90后女性创业名人马佳佳演讲稿:绝望的大学生
日期:2015年08月14日 分类:经典文章
马佳佳,90后创业者,女性社区High创始人,《时尚COSMO》digital总编辑。马佳佳毕业当天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创意情趣用品店,首次用健康阳光的形象诠释了原本晦涩隐秘的行业,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以下分享一篇马佳佳的励志演讲稿:
绝望的大学生
——90后创业名人马佳佳关于大学生的励志演讲稿
迷茫的年轻人们基本在面临三种问题:
首先高考的获胜者,大多数不过22岁,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解决任性的生存问题,无法维系梦想,忽而扭头去追寻平庸的生活。
拥有很多现代社会欣赏的素质的好苗子,其实并不受传统社会认可,但这帮人居然还在传统社会受虐。
已经想明白,有想法自己做事的,又普遍怯弱,不说能大刀阔斧地跨越阶层,能做到理直气壮的都不多。
我之前搜集了一圈问题,还想做个百分比,后来一看没必要了,因为实在太雷同。
比如说,基本上都觉得自己专业没太多意义,都觉得工作不是自己想干的,都觉得自己技能不明显,被父母解决了温饱的同时都会受到父母的控制,都想追求真正的梦想但又缺乏勇气。
只见到一个专业与职业对口的同学,但又觉得自己的行业是夕阳产业了。所以恐怕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一整个时代的问题,或者说时代转型的问题。
我们先说例行“完美模式学霸”的矛盾。
我们每个人从小或多或少都被灌输了一种“完美模式”。
从小就是学霸,张口奥巴马,闭口撒切尔夫人。眼不观四路,耳不听八方,考上名校,继续考上名校或者是考上公务员,然后就齐家治国平天下,分分钟上下几千万。
名校又名校的年轻人发现,回国以后还是要一样从零开始找工作,从零开始调试技能,以前学那些基本上就用于陶冶情操,职业发展完全是一条全新的路。
进入机关或者国企的年轻人,首先,确实很难(恐怕不只是很难)得到真实的“治国”的机会,年轻人会被让搞新媒体(比如没人看的网站或者公众号),搞内部比赛文艺演出什么的。
自我实现价值感普遍偏低,空有一身武艺,报国无门的压抑感。其次就是收入不高。
但是反观那些善于吃喝玩乐的人,你后桌上窜下跳插科打诨的阿强,成了段子手,当上了月入50万的广告狗。
隔壁班的学渣改名叫Marinda,成了时尚博主,全球各地看秀买鞋飞啊飞。读了技校的小丽,嫁了煤老板,干了微商,摇身一变独立女性了。
我是国家的栋梁啊,但是为啥就是只买得起二手小米手机啊。
个别极端案例觉得社会欺骗了他,害了他。到最后,天子骄子们一个个穷疯了,博士跳楼了。
这件事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大学“知识传承”的功能是落寞的。
首先,我们学到的往往是:
1过时的知识。
2可被技术替代的工具类知识。比如语言。
3可被搜索引擎颠覆的知识。
第二、毕业以后进入到了阶层板结没有上升空间的工业社会。
工业社会的年轻人主要的问题在于:在创造力最好的年纪,得不到重要的工作。阶层板结,没有上升空间。自我实现价值感也低。
(大学的剩余价值在于人际与较安全的试错环境,就不赘述了。)
你怎么这么庸俗啊,我们要有理想、诗和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看一看。哎你倒是去啊,掏钱买机票啊,去非洲去南极去看海沟和峡谷啊,为啥要在寝室披头散发的转发一条微博,说同意!
所以没钱,时间也不自由。就不要谈诗和远方。
在上一个十年,我们说大学生不如技校生,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现在,大学生应该早点去实习去工作,在一线职场里研发新技能,是时代转型的问题。
来我们从头梳理一下,我们从小到大,经历多少个坑。
第一个大坑——高考。
高考本质是一场智商测试。任何知识容量有限的考试,都可以通过3~6个月反复重复来习得。那有的人要说了,我考的不好,你的意思就是我是傻逼呗。
你可能是被骗了,可能只是因为不遵守规则,被认为是坏学生,从此你就不学习了,但实际上,不遵守规则和final exam其实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这种loser的心态会在失利者心里驻扎很久,造成一些长线的影响。
第二个大坑就是大学课程落后于社会发展。
大学课程已经落后于工业社会。其次,工业社会已经饱和了。
什么意思,就是阶层板结,你爸的阶层彻底决定你的阶层,你在工业社会蹦到死也没有流淌的可能。
再次,它又是一场需要出席和印象的忠诚度测验。无法像高考一样从过程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