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句子

形容俄罗斯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什么

日期:2019年11月26日 分类:优美句子

看你的视角了

比如,戏谑的说,俄罗斯=伏特加+AK47

用简短的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个俄罗斯是不大现实的,你最多描述一个特点,俄罗斯过于庞大,在文学、艺术、军事、科学等领域都有闪光之处,都在人类的巅峰上傲视群雄。

看看我举例的说法1、俄罗斯,世界最大的国家 2俄罗斯,芭蕾舞的国度,3俄罗斯,永远的红场,3俄罗斯,在伏特加中入梦,是否一睡不起?4俄罗斯,托尔斯泰与门捷列夫的国度,依然没落? 5俄罗斯,从基辅走向伏尔加河 6俄罗斯,我们曾经的老大哥? 7俄罗斯,从欧洲腹地至太平洋……

1想清楚你的视角,你的表达。2确定你对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形容莫斯科的句子有哪些?

1.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

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

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 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建立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林立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2. 夜幕下的莫斯科河,显得宁静而安详,美丽的月亮把皎洁的月光晒在莫斯科河上,流淌的河水越发显得柔和,让人感到无限的遐想,无限的温罄。

莫斯科河边的林荫道下,对对情侣挽手依偎,更是给夜幕下的莫斯科河增添了一份浪漫,一份柔情,一份传说。

"月上枝稍头,人约黄昏后。

"唐诗中描写青年男女傍晚偷偷幽会的场景竟然在异国他乡也演驿得如此经典,如此风情,不得不让人感叹万分。

3. 凝望莫斯科,我发现每一个瞬间都是史诗。

红场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前,一簇长明火在熊熊燃烧!在熊熊的火焰中,我看到无数双眼睛。

每一双眼睛里,都铺满了俄罗斯的地图,俄罗斯的森林,俄罗斯的河流,俄罗斯的疆土。

那是视祖国为母亲的眼睛,是对母亲挚爱的眼睛。

在熊熊的火焰中,我看到无数只手臂。

每一只手臂都是一支长枪,筑起一道不可撼动的长城。

这长城终止了法西斯铁骑的脚步,捍卫了领土的完整,神圣了民族的尊严。

它发出无声的警告:祖国,不可侵犯!4. 显示着神秘和悠久历史、白色围墙包围的“新圣女修道院”和公墓;闻名于世俄罗斯第一的“莫斯科大学”;像月光宝盒一样镶嵌在绿阴丛中的俄罗斯最大的体育场 “卢日尼基体育场”;绿阴绵绵环绕沿河三公里长的“高尔基文化公园”;用青铜制成矗立在莫斯科河中96米高的巨大彼得大帝航海雕塑;庄严而高雅,莫斯科最宏伟的金顶教堂“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美誉、红墙高高环绕的俄罗斯总统府“克里姆林宫”,迎风招展的白蓝红三色旗、各种尖顶和色彩的金碧辉煌的教堂、钟楼,在河水、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呈现着梦幻般的风光使人顺畅惬意、流连忘返。

5.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使用效率仅次于纽约。

莫斯科地铁以其华贵典雅著称于世,成为莫斯科人的骄傲。

每个车站都有精美的浮雕,壁画,雕刻,和别致的照明灯具。

正因为如此,我们非常想乘坐一下莫斯科地铁,享受一下宫殿的感觉。

关于莫斯科的句子

关于莫斯科的句子莫斯科的建筑以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而享誉世界。

城市建筑的色彩整体上显得典雅、庄重又不失富丽、娇媚,体现出莫斯科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整个城市的优雅。

莫斯科的建筑不仅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而且其色彩与环境、与人和谐相伴。

莫斯科市中心建筑色彩以暖色为主,最常见的颜色有黄、绿、紫红,一般是某种暖色与白色搭配,最典型的是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内的建筑。

红场上的瓦西里·勃拉仁尼大教堂是莫斯科市色彩最丰富的建筑。

教堂主体用红色,整体看来如同一簇跳跃的火焰。

...

俄罗斯的红场的详细介绍?

地名:俄罗斯红场: 英语:Red Square 俄语: 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地理坐标:55°4512.93N 37° 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着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

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

辟于十五世纪末,十七世纪后半期取今名。

平面长方形,面积约4公顷。

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

临莫斯科河。

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

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

红场国际知名度远远大于天安门广场,可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面积9.1万平方米,大约只有天安门广场的1/5。

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

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

红场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在红场的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在列宁墓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12块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的墓碑。

红场南边是莫斯科最经典象征的瓦西里大教堂;北侧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建于1873年,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

附近还有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建造的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以及无名烈士墓。

东面是世界知名十家百货商店之一古姆商场。

名称来源: 红场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

它的前身是15 世纪末伊凡三世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

1517 年,广场发生大火灾,广场曾被称为“火灾广场”。

1662年改称“红场”,意为“红色的广场”,面积9.1万平方米,位于市中心,是国家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中心地点,是世界上着名的广场之一。

红场历史: 在俄语中,“红色的”含有“美丽”之意,“红场”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广场”。

红场的大规模扩建是在1812 年以后。

那时,拿破仑的军队纵火焚烧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园时,拓宽了红场。

到本世纪20 年代,红场又与邻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二为一,形成现在的规模。

红场南北长695 米,东西宽130 米,总面积9 万多平方米。

广场用赭红色方石块铺成,油光瓦亮。

广场两边呈斜坡状,整个红场似乎有点微微隆起。

在广场南面,向莫斯科河微倾的斜坡上,矗立着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

这座教堂是为了纪念俄国沙皇占领喀山公国和阿斯特拉罕,于1555~1561 年修建的。

它被誉为古代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卓越代表。

教堂是由大小9座教堂巧妙结合起来的,周围8 座略小的教堂团团围住中间稍大的教堂,构成了一组精美的建筑群体。

9 座教堂均为圆顶塔楼,中央主塔高47 米,周围是8 座高低、形状、色彩、图案、装饰各不相同的葱头式穹窿。

教堂用红砖砌成,白色石构件装饰,穹窿顶金光闪烁,配以鲜艳的红、黄、绿色。

整座教堂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

在教堂前面,有爱国志士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纪念碑。

红场北面,是一座三层红砖楼,其式样仿照古代俄罗斯建筑,南北各有尖塔8 座。

这是建于19 世纪的历史博物馆,里面收藏有450 万件展品。

红场东侧是莫斯科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建筑群,修建于20 年代初,分上下两层,营业面积近8 万平方米。

红场有不少着名的建筑物,南面是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又名波克罗夫大教堂。

它是伊凡雷帝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而下令建筑的。

当你看到这座教堂,将会被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这座教堂中间是一个带有大尖顶的教堂冠,8个带有不同色彩和花纹的小圆顶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围,再配上九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 绝妙无比。

伊凡雷帝为了别处不再出现这样美丽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筑师的双眼。

(可怜的建筑师!)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面是民族英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

1611年至1612 年,他们打败了波兰侵略军,解放了莫斯科。

教堂前是一个圆形的平台,俗称断头台,是当年向群众说教和宣读沙皇令的地方。

同时也是行极刑的地方,行刑是在台下进行,在台上宣读处死令和犯人罪状。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南面是瓦西里斜坡。

一直延伸到莫斯科河畔。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

1924 年1 月27日建成,最初是木结构的,1930 年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建造。

卫国战争后,装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重新更新了。

列宁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体表是阶梯状的3 个立方体,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

陵墓体积为5800 立方米,内部容积为2400 立方米。

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 吨。

墓顶是平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每当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列宁墓上观礼指挥。

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

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光照着,清晰而安详。

开放时间为周三、四上午10-11点。

周六1-2点。

距列宁墓不远,有列宁博物馆,里面珍藏有列宁的遗物和列宁的传记等。

在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墙之间,是前苏联其他领导人的墓地。

列宁墓的后面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

有12块墓碑: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

...摘要: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红场...

德国特里尔的罗马时期建筑、大教堂和圣玛丽亚教堂 【名称】特里尔的罗马时期建筑、大教堂和圣玛丽亚教堂 【类别】文化遗产 【批准年号】1986年 【遗产原属】公元41-45年属罗马帝国城镇 【遗产现状】德国特里尔市 【简介】 德国,特里尔的罗马时期建筑、大教堂和圣玛丽亚教堂,文化遗产,198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1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城镇,后来的一个世纪成了商业中心,3世纪晚期被称为第二个罗马。

从保存的记功碑的数量和质量可以看出当时罗马文明的繁荣。

现在是德国保存罗马时期建筑最多的城市。

特里尔(又称特雷维斯)位于德国莱因兰--普法尔茨州,有"北方的罗马"之称,城内有大量古迹,使该城成为古罗马文明的杰出见证,198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座古罗马城市建于公元41-45年,当时名为"科隆·奥古斯都·特雷维罗鲁姻"。

大约公元2世纪中叶,特里尔四周修筑起6500米长的城墙,并构筑碉堡和城防工事,巩固其军事重镇的地位。

公元293年罗马建立"四头政治",特里尔成为首都之一,从此繁华起来,被称为"第二个罗马",康斯坦齐奥·克洛罗进行城市重建工程,公元306年由君土坦丁继续进行,修复了露天剧场和公共浴池,修建了马克西姆马戏院和宏伟的皇宫。

公元326年,君土坦丁为纪念其执政20周年,建造了大教堂和圣玛丽亚教堂。

哥特人入侵后,帝都迁往米兰,特里尔开始衰落。

但它一直保持着2世纪的城建布局。

城内两条主要街道交叉组成拉丁十字形,构成整座城市的两条主轴线,名胜古迹按十字分布,其中有摩泽尔河上建于公元45年的罗马桥、"巴巴拉"公共浴场和皇家浴池,依佩特里斯山而建的安菲剧场、大会堂和波塔尼加广场。

波塔尼加广场仅为一块空地,旁有一座名为"波塔尼加"的城堡。

"波塔尼加"在拉丁语中意为黑门,据说是因建筑用料中的黑色沙石而得名。

黑门建于公元2世纪,是罗马人为抵御日耳曼人进攻而修筑的,长36米,宽21米半,高30米,由两座半圆城门和上面的双层碉堡构成。

1041年黑门被改建成教堂。

特里尔城内教堂已堪称欧洲少数教堂建筑的杰出代表,它始建于4世纪,由连接在一起的圣彼得教堂和圣玛丽亚教堂组成。

圣彼得大教堂集钟楼、祈祷室、唱诗班排演厅、神职人员寓所和墓区殡葬室于一身,由于年代久远,经反复修整,其建筑风格十分复杂,有古罗马时代的围墙,中世纪时期的城堡,巴洛克风格的屋顶和19世纪建造的光塔。

教堂内部有耶稣与圣玛丽亚和彼得在一起的雕像,还有早期文艺复兴的壁画和许多价值连城的宗教器皿,以及经典善本和金银珠宝。

圣玛丽亚教堂是德国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教堂的地基像一朵玫瑰,既象征了圣玛丽亚的美丽纯洁,也代表了耶稣的几个门徒,教堂内随处可见极具基督教色彩的五彩玻璃窗和惟妙惟肖的壁画,其中,屋顶画描述了圣母玛丽亚领受天使向她传递上帝的旨意,告知她将由圣灵感召而生耶稣的故事,画中人物多达30余个,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

二战期间,圣母堂遭到严重毁坏,特里尔人在战后进行全力整修,使建筑基本恢复面貌。

现圣母堂除一部份留作宗教场所外,大多殿堂布置成为文物展览馆。

德国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 【名称】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 【类别】文化遗产 【批准年号】1981年 【遗产原属】18世纪维尔茨堡主教兼大公的府邸 【遗产现状】德国境内最大最美丽的宫殿 【简介】 德国,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文化遗产,198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宫殿于18世纪建成,周围有绚丽多彩的花园。

这所华丽的巴洛克式宫殿,当时是维尔茨堡主教兼大公的府邸,是德国境内最大最美丽的宫殿之一。

维尔茨堡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下法克尼亚区。

它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居住在此的凯尔特部落。

维尔茨堡中的"堡"其最初含义就是依山而建的原始城寨,亦即后来城市的雏形。

凯尔特人紧临美因河与维尔茨山而建的"城堡"世代捕鱼为生。

公元6世纪被法兰克人纳入管辖区,并就此成了法兰克公爵的世袭领地。

从8世纪初开始,维尔茨堡人大量修建教堂,并推举布卡德为第一任地区主教。

于是这里成了莱茵河右岸地区的宗教中心。

1030年10月13日,国王康拉德二世宣布成为该城主教,并获得税收、制币和司法的自主权。

到了德国中世纪的辉煌盛世施陶芬时期,维尔茨堡再次繁荣昌盛。

1573年,尤利乌斯·艾希特当选地区大主教,他的上任标志着维尔茨堡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开创了一种"尤利乌斯流派"的建筑风格。

1802年,主教统治结束,巴伐利亚人统治该城。

但仅过了两年,拿破仑军队又征服了这里,并将它划归哈布斯堡大公管辖。

1814年,巴伐利亚人卷土重来,收复失地,真正成为维尔茨堡的主人,并一直延续至今。

维尔茨堡宫是德国最大、最宏伟的巴洛克式王宫之一,包括宫殿、花园和广场三部分,由巴洛克式建筑专家、宫廷建筑师巴尔塔萨尔·诺伊曼与马克西密里安·冯·维尔什于1719年合作设计建造。

后来由于当地两任主教兼大公极力保护而保存至今。

它既是维尔茨堡主教兼大公府邸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欧洲封建王权的登峰造极之作。

这座号称"万...

歌颂俄罗斯二战老兵的诗歌

苏联二战诗歌《等着我吧》前苏联二战诗歌 《等待》西蒙诺夫(1915—1979)的《等着我吧》,安托科利斯基(1896—1978)的《儿子》,阿利格尔的《卓娅》(1942)、甚至还有中国人非常熟悉的阿赫玛托娃的诗歌。

他特别强调,这一系列创作的共同点是,作者都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的残酷。

比如《儿子》的作者安托科利斯基(1896—1978)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这部长诗与其说是创作,更确切的说是一个父亲对战争的仇恨与哀歌。

在《儿子》这首诗中,有两个孩子的形象,一个是出生于苏联的少年,一个是德国少年,他们在一起决斗,都具有世界性的形象,悲剧中寄托着作者的仇恨。

...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有什么?

俄罗斯节日(转自Люся) 俄罗斯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新年和四季节日(送冬节、桦树节、丰收节和迎冬节)。

除此以外,由于东正教长期作为俄罗斯的国教,影响深远,不少宗教节日已经成为俄罗斯人传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新年(元旦):俄罗斯的新年曾经定在每年初春时分的3月1日,届时举行隆重的祭祀太阳的仪式。

15世纪末又受拜占庭的影响把节期改到9月1日。

直到1699年,彼得大帝才依照西欧各国的传统习惯,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新年。

1669年除夕午夜,彼得大帝在红场上点燃了第一枚礼花,并命令莫斯科居民用松、柏、枞等常青树装房屋,以示吉祥。

于是后来枞树成为圣诞节和新年的主要标志。

由于节期相近,东正教把新年和圣诞节连在一起庆祝。

新年的庆祝活动中少不了严寒老人(圣诞老人)和雪姑娘,他们向人们赠送礼物,祝贺新年。

1930年,苏联政府将新年正式定为全国性节日。

新年时,各个公共场所都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在城市的大广场上耸立着高大、漂亮的新年枞树,家家户户的客厅里也摆着挂着各种小礼物的枞树,塔形的枞树象征生命常青。

在新旧交替的午夜12点钟,克里姆林宫巴斯克塔上的大自鸣钟传出洪亮的钟声,收音机和电视将钟声传遍全国。

举国欢庆,人们打开香槟,互相祝贺新年。

公历1月14日是俄历元旦,俄罗斯人照例又要庆祝一番,尤其在农村。

送冬节(谢肉节):新年后第二个最热闹的节日是送冬节。

送冬节是四季节日之一,节期约在2月末、3月初,为时一周。

送冬节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节。

人们认为冬去春来是春神雅利洛战胜严寒和黑夜的结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举行隆重的送冬迎春仪式。

人们用烤成金黄色圆形小薄饼祭祀太阳,晚上则燃起篝火,烧掉用稻草扎成的寒冬女王像。

人们以此欢庆经过漫长的严冬,明亮的太阳又开始为大地送来温暖。

节日期间吃黑麦烤制的犁形、耙形大面包。

第一天播种时,人们带着面包、盐和鸡蛋下地,当牛马犁出三条垄沟时,人们吃掉一部分面包和盐,其余的喂牛马。

又把鸡蛋埋入土中,表示祭祀大地,祈求保佑。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无力取消这一异教的民间节日,只好把春耕节改称谢肉节,节期安排在春季大斋前一周。

教会把这一周称为无肉周或干酪周,因为在这一周里人们仍然可以吃荤食或乳制品,这一周过后,进入大斋期,人们将不得吃肉食和乳制品,故称谢肉节,意为大斋之前向肉食告别。

谢肉节持续7天,每天各有其名,庆祝方式不尽相同。

星期一为迎春节。

家家户户煎制圆薄饼,作为节日的必备食品,吃时佐以鱼子、酸牛奶等。

星期二为始欢节。

人们邀请亲朋好友家的未婚姑娘和小伙子们一起娱乐,为他们牵线搭桥,提供挑选意中人的机会。

星期三为宴请日。

岳母宴请女婿。

星期四为狂欢日。

庆祝活动达到高潮。

人们在大街上举行各种狂欢活动,开怀吃喝,尽情欢乐。

星期五为新姑爷上门日。

新女婿宴请岳母及其家人吃薄饼。

星期六为欢送日。

人们载歌载舞把象征寒冬女神的草人用雪橇送往村外烧毁,在这一天新媳妇要拜访丈夫的姐妹。

星期日为宽恕日。

人们走亲访友,拜访邻里,请求他人原谅自己的过错。

60年代末,苏联政府将这个节日改为送冬节,又叫俄罗斯之冬狂欢节。

节日的古老习俗和宗教意义都淡化了。

但这个节日仍然是俄罗斯人的重要节日,象征太阳的圆薄饼依然是节日的必备食品,节日期间跳的圆圈舞依然是俄罗斯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形式。

节日里,各地还举行化装游行,彩车上载着人们装扮的寒冬女神、俄罗斯三勇士等神话中的人物,人们载歌载舞送别寒冷的冬天,迎接温暖的春天。

桦 树 节:四季节日的第二个节日是桦树节,节期在俄历每年6月24日。

桦树节源自古代的夏至节。

夏至节本在6月22日,这一天太阳在空中达到最高点,此节日带有太阳崇拜的色彩。

在农村,此时夏季来临不久,农民辛劳一春,稍得清闲,因此要欢庆一番。

民间的庆祝活动体现了水火崇拜。

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花环,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有人从篝火上跳过,或烧掉旧衣服,以消灾辟邪,强身祛病。

人们还把桦树枝与祭品一起投入湖中,祈求神灵保佑丰收。

少女们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花冠上,放进河水中,谁的蜡烛燃得最久,谁就被认为是将来最幸福的人,她们还按照花环漂动的方向占卜自己的婚事。

古代,俄罗斯过夏至节时还要到森林中寻找两株距离很近的小白桦树作祭祀用。

有的地方则用花环、彩带装饰一株小白桦的风俗。

后来东正教把夏至节与圣三主日结合在一起,将时间改在6月24日,因为东正教在这一天纪念施礼约翰诞辰。

节日期间教堂用桦树枝装饰起来,教徒们也手持桦树枝来做礼拜。

民间还把这一天看作是悼亡节,都要去上坟。

夏至期间正是草木繁盛、气候宜人的季节,人们都在户外举行欢庆活动,特别是青年人,因此到了苏维埃时期夏至节变成了苏联青年节。

这一天欢庆又离不开桦树,于是从1964年起又被称作桦树节,或者"俄罗斯小白桦节"。

白桦树成为俄罗斯民族的象征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11-15世纪许多古罗斯文献就是刻写在桦树皮上的。

不少俄罗斯作家都怀着深厚的感情描写过白桦树,在俄罗斯人看来...

俄罗斯的红场在哪个城市

俄罗斯的红场在莫斯科.红场(俄文 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英文Red Square)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

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 ,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也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的地方,著名旅游景点。

是世界上著名的广场之一。

红场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035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红场地面全部由古老的条石铺成。

红场的北面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 东面是莫斯科国立百货商场,南部为圣瓦西里大教堂。

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列宁墓上层,修建有主席台。

每当俄罗斯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列宁墓上观礼指挥。

红场(俄文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Krasnaya ploshchad),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著名广场。

苏联时期,常在红场举行大型军队游行。

红场之内或边缘有几处著名建筑,包括列宁墓,存放展示苏联创建者列宁的防腐处理遗体。

精致金色圆顶的华西里·伯拉仁诺教堂(en:Saint Basil's Cathedral)和克里姆林宫的宫殿和大教堂就在附近。

红场东边是国家百货公司,其隔壁有国家历史博物馆。

红场本身大约是695米长和130米宽。

红场、克里姆林宫及列宁墓(位于图片中心)红场所在的的土地原来曾经有建筑,但被1493年莫斯科大火清除。

新空地(原来称为Pozhar, 或“烧光的地方”)逐渐成为莫斯科的主要市场。

尔后,红场也用于各种公共典礼和声明,偶尔也作为俄罗斯帝国沙皇加冕之地。

红场自那时候逐渐振兴,并自其建立时由所有俄罗斯政府用于官方典礼。

红场的名称不是从环绕它的砖头颜色衍生而来,也不是从红色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联系衍生而来。

产生红场之名是因为俄文字Красная (krasnaya) 能意指“红的”或“美丽的”。

此字原来表示“美丽的”,应用于华西里·伯拉仁诺教堂,并随后转移至邻近广场。

据信广场在17世纪取得现在的名称红场而取代旧名烧光的地方(Pozhar)。

俄罗斯红场的破坏问题

“谁参加谁就是破坏与乌关系”4月7日,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叶甫根尼·别列比伊尼斯基发表声明称,乌克兰不会派代表团赴俄参加5月9日的阅兵式,同时乌外交部将密切关注有关国家领导人参加该阅兵式的信息。

他强调说,考虑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行为,参加在俄举行的阅兵式将被乌方视为对俄罗斯侵略行为的声援,这将对乌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乌克兰官方认为,乌克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占全苏联的40%。

乌总理亚采纽克指责俄罗斯有意篡改二战历史,仅强调俄罗斯战胜了纳粹德国,而不提乌克兰。

此前,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就签署命令,将5月8日设定为“纪念与和解日”,使乌克兰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在这一天纪念二战结束,但同时保留了5月9日作为休息日的传统。

4月9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法律,将5月9日胜利日改为“二战战胜纳粹主义纪念日”,同时通过了有关“在1917年10月至1991年8月24日期间为争取乌克兰独立而战斗的战士”的相关法案。

根据该法案,国家将为这些人及其家庭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优惠政策。

前不久,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还批准一项禁令,在乌克兰境内全面禁播俄罗斯电影和电视剧。

2月12日,乌议会还撤销对俄罗斯新闻媒体的政府认证,除俄罗斯“雨”电视频道外,其余所有俄电视频道资格均被取消。

乌克兰方面的这些言行在俄引起强烈不满。

俄罗斯外交部负责人权、民主问题的官员康斯坦丁·多尔戈夫称,乌克兰某些政客和官员行为的厚颜无耻和亵渎没有下限,这是对死于纳粹及其走狗之手的包括乌克兰人民在内的数百万人的嘲弄,这种对人们神圣记忆的嘲弄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全面禁止共产主义意识形态4月9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还通过法律,在乌全面禁止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意识形态和极权制度,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任何与之有关的标识,包括国歌、国徽、旗帜、纪念品,还有城市、农村、街道名称等,甚至禁止引用共产党领导人的文章,违法者将面临最高5年的有期徒刑。

其实,乌克兰自独立以来,一些政治势力一直试图取缔共产党。

2014年乌政权再次更迭后,乌城市和乡村大量的列宁像被推倒。

在新一届乌议会大选中,乌共惨败没能进入议会,这是苏联解体以及乌克兰独立后20多年来共产党首次未能进入议会。

2014年7月22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了解散共产党议会党团的决议,波罗申科当天即签署并于次日正式生效。

针对乌克兰当局的相关举动,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称,乌克兰去共产主义化说明当局没有良心。

“这伙暴力夺权的人,正在侮辱对于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神圣的东西”,“那个虚弱的骗子叫亚采纽克,他不仅丧失了记忆,忘记红军解放了乌克兰和德国,而且,很显然,美国中情局的特工们完全阉割掉了他的良心。

因为一个人,哪怕仅存一点良心,都不会在胜利70周年前夕提交这样的法律”。

久加诺夫认为,乌克兰提出这个法案本身就说明乌克兰社会“病入膏肓”,“历史上没有谁能真正禁止共产主义,他们也不会得逞”。

俄罗斯国家杜马独联体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称,乌克兰拉达正从乌克兰历史上抹去所有与俄罗斯有关的因素。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将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相提并论是无耻而又亵渎的。

但这是一条死路,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的胜利是共同的。

基辅政治研究与冲突学中心主任米哈伊尔·巴格林宾斯基在接受俄罗斯网站RuBaltic.Ru专访时表示,在乌克兰的政治生活中总是存在一些反俄的政客,他们是民族主义者,他们在乌克兰独立20余年来始终企图在乌禁止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并认为那些在苏联时期坚持乌克兰独立的人才是英雄。

现在乌克兰当权者中就有民族主义者,所以他们要积极实现长期以来的想法,其中就包括对待卫国战争的态度,并已经给它重新命名。

当前在乌克兰,所有二战中与俄罗斯有关的东西都被负面对待。

他们要修改二战历史,并向乌克兰共产党进行报复,实际上乌克兰共产党早已不能对他们构成任何威胁。

除此之外,现在乌克兰大多数人不仅是反俄的,而且是亲欧洲的,欧洲高层包括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早已通过决议,将希特勒主义与斯大林主义相提并论,现在乌克兰也只是跟上了欧洲的脚步而已。

巴格林宾斯基认为,乌克兰当权者是一些除了个人前途和钱财外没有任何个人思想的野心家。

他们除了民族主义外再无深刻的、可以向民众宣扬的意识形态。

而且正是民族主义者将他们送上台,所以采取反俄亲欧的政策是很自然的。

去共产主义、重新评价二战,这都是共同的趋势,欧洲对此应该很满意。

不过,乌克兰在这方面可能做得更过火一些,因为当前的这些政客缺乏政治头脑,他们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都毫无建树,把国家搞得一团糟,不得不借此转移视线。

从事态发展看,乌克兰已经把与俄罗斯的斗争从政治、军事领域扩大到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其深层目的或许是要将乌克兰与苏联时期的政治、文化等所有联系都割裂、甚至是抹掉,使乌克兰成为没有任何俄罗斯影响的、独立的、“欧洲化的”乌克兰。

但就像俄罗斯分析人士所说的那样,乌当局将其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