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句子

中国远征军入缅为什么损失殆尽

日期:2019年11月26日 分类:优美句子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中、英、美三方矛盾重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自一九四

一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事变后,同月十一日第一次下动员令起;至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六 日远征

军正式动员,这两个多月期间,时而动员入缅,时而停止待命,时而准备东调,反反复复,捉

摸不定,坐使仰光沦陷,已经失去保全仰光国际交通线的根本目的。加以入缅后,指挥多次变

动,系统紊乱,权限不明,各有所私,以及指挥无能,部队战力悬殊等等,既未能适时适地集

中主力与敌决战,以期收复仰光,又未能退而凭据险要与敌作持久战,保全我腊戍的物资。东

拉西扯,一无所成,徒使将士浴血,丧师辱国,回想起来,实深愧痛!

但我远征军激于民族义战,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转战东西南北,与敌搏斗,也有不少可

歌可泣的事迹。本文只将在缅作战比较有计划的、激烈的、时间较长的以及有意义的有关键性

的战斗,如同古战斗、斯瓦逐次抵抗战、仁安羌解英军之围、乔克巴当大上英军之当等等,加

以概略的叙述。

反复的动员,凌乱的指挥

(一)动员方面

第一次动员: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蒋介石令第六 军九十三师开车里,第六军第四

十九师以一个加强团开畹町归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准备开景东。十六日令第五军、第六军

动员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当第五军先头部队到达保山附近时,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又以奉令

“英方表示第五军及第六军主力(欠九十三师及四十九师之一团)暂时毋庸入缅”而中止。十

二月二十九日又令第五军勿庸入缅,必要时须向东转运。

第二次动员: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令第六军集中芒市、遮放、龙陵,候英方派车接运入缅。

第三次动员: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六日又奉令:“据英代表请求,仰光情况紧急,请速派第

五军入缅”;“所有野炮、战防炮均应随同出发,装甲兵团先作出发准备。”

(二)指挥方面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蒋介石令第五、六两军入缅,归杜军长指挥。

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令第六军入缅部队归甘军长指挥,至该军受何人指挥,另有命令。二

日令第六军入缅后归英方指挥。二十五日令五、六两军入缅作战,着由杜军长聿明统一指挥,

杜军长仍归胡敦指挥。

二月二十五日,蒋介石亲到昆明下达命令指挥部署。三 月一日蒋介石亲赴腊戍指挥,二

日蒋在腊戍面谕参谋团指导入缅军之作战行动,并与英方会商。四日蒋面对我说:“你归史迪

威将军指挥”,并说对史迪威将军要绝对服从。我反问:“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不符合你的决策

时应如何办?”蒋说:“你打电报向我请示再说。”蒋回到重庆后有些不放心,又给我一 封

亲笔信,指明必须绝对服从史迪威的重要性。

同年三月八日腊戍会报英方通知,英政府已任命亚历山大接替胡敦的英缅总司令,胡敦任

参谋长。十一日令着第五 军、第六军统归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但未规定史迪威与亚

历山大相互间的地位。十二日腊戍会报,英方提出史迪威指挥五、六两军,与亚历山大之间的

指挥系统不明。同日特派卫立煌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在卫未到任

以前准由杜副司令长官代理;也未规定司令长官与史迪威参谋长相互间地位。十七日亚历山大

由渝飞回 腊戍转回梅苗,二十八日林蔚到梅苗,据亚历山大面告:“在渝已决定以本人(亚

自称)为在缅作战的中英联合军最高指挥官,史迪威将军受本人之指挥”,但参谋团及各部队

始终未奉到此项命令。四月二日改派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仍未规定罗长官与史迪

威参谋长相互间的地位。

同年四月五日蒋介石带罗卓英到腊戍,六日到梅苗亲自指挥部署,决定平满纳会战,增调

第六十六军入缅,并召见同古突围的二百师师长戴安澜,与他同住一晚,予以慰勉。八 日蒋

约我和戴同他巡视曼德勒。蒋介石看到从梅苗到曼德勒间汤彭山脉一带山峦重叠,十分险要,

对我说:“平满纳会战十分重要,必须鼓励将士一举击破日寇,进而收复仰光。万一日寇后续

部队增加,我军也不要勉强决战,退一步准备曼德勒会战,或把住这个山口(指梅苗、曼德勒

间)与敌作持久战。”我当时很同意蒋介石的这个指示。回梅苗后他又叮嘱我要服从史迪威和

罗卓英的命令,我因同古战斗曾和史迪威争吵,满肚怨气,对蒋说:“如照史迪威的命令,二

百师早已断送了,他既不了解中国军队的情况,也可以说不懂战术。

蒋拦住我的话说:“我知道的,以后有罗长官在,他会了解的。”九日蒋介石回国,以后

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即由史迪威、罗卓英完全负责。

缅人的态度,缅甸的形势

缅甸各族人民六十多年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深受殖民主义者奴役的痛苦,要求民族独立

自由的思想日益增涨,当时缅文报主笔宇克孟先生,谈到对中国远征军的感想时说:“缅甸人

不愿做亡国奴,无论日本用什么方式都打动不了缅甸人,缅甸人真诚欢迎中国军队。……”他

又说:“我们一家三 口都在抗日,我用笔,儿子用枪,我的太太每天为国运而祈祷。”他并

且写过不少赞扬中国远征军的社论,这是缅甸人民的主导思想。可是蒋介石为了讨好英帝国主

义,对于缅甸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毫未表明态度,更谈不到支援缅甸人民。于是缅甸除先进分

子积极支援中国远征军抗日外,一般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反动党派且为日本利用,甘作缅奸,

到处进行破坏的活动。同时缅甸人民普遍仇视英军,遇机即杀,造成当时缅战中极其错综复杂

的情况。如不是广大爱国华侨积极援助,我军就不免要全军覆没了。

缅甸按山川河流及政治经济情况分为二部分: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重镇为曼德勒(即瓦

城);以南为下缅甸,重镇为仰光。上缅甸西有那加山脉,中为明克山脉,东南为汤彭山脉;

下缅甸西有阿拉干山脉,中为勃固山脉,东有蓬隆山,与泰国毗连者为登劳山脉。全境三条主

要河流,即伊洛瓦底江、色当河(亦称西当河、锡当河)、萨尔温江,南北贯通全境;铁路公

路南北贯通,并与我滇缅路相衔接。瓦城为上缅甸政治中心,握交通之枢纽,扼水陆之总汇,

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其东汤彭山脉与登劳山脉间密林丛生,为现代反侵略战争进行游击战

的最好根据地。

下缅甸以仰光为咽喉,为新兴的商港,有现代化的港口设备,为我抗战物资供应的最后

一个国际海港,也是我远征军必争的目的地。

胡康地区包括那加山以东大洛盆地及新平阳盆地,都是原始森林,古木参天,不见天日,

中国历来叫作野人山。其中河流交错,雨季泛滥,水势汹涌,舟船难通,因之有“绝地”之称。

每逢雨季,不仅用兵困难,即民间交通亦多断绝;可是到了旱季,河川变为通道,除亲敦河外,

一般都可徒步通行。

中印缅交界的气候,可分为雨旱两季,自五月下旬起,至十月间为雨季,阴雨连绵,天气

较凉,潮湿极重,蚊虫、蚂蝗很多,瘴气特甚。十一月以后至次年五月中旬前为旱季,天气多

风,极少下雨,十二月间风势较大,一月以后逐渐转热,经常在华氏一百二十度左右。

总起来说,缅甸形势是口孝肚大、尾巴尖。仰光为全缅门户,同古、普罗美都是要隘,瓦

城为四战之地,八莫、密支那为最后屏障,而棠吉、梅苗又为腊戍的屏障;屏障一倒,不仅缅

甸自身无以立足,中缅边境物资汇集的腊戍、畹町也就危险了。

敌友我的军事布置

一九四二年三月十八日,在同古以南约五十公里的皮尤及其南十二公里的大桥附近序战开

始前,敌友我三方的军事布置如下:1#敌情:日本十五军饭田样二郎所部等三十三师团在普罗

美以南地区;第五十五师团在同古以南地区;第十八师团在泰国景迈附近,一部主力于四月初

增援斯瓦战斗;第五十 六师团判断由仰光登陆,当时行动未明,以后集结于同古。至于空军和

炮兵、战车的情况,当时均不明。

2#友军: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所部英缅军第一师(欠十三旅),英印军第十七师,英澳

军第六十三旅,英装甲车第七旅均在普罗美方面。英缅军第一师十三旅在景东、毛奇方面。英

空军飞机共四十五架,在马格威尔。

3#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所属部队第五军骑兵团附属工兵一部在皮尤

河附近;第二百师在同古(配属炮兵部队未到);第新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由芒市于六日开

始以汽车运输;第六军所属第四十九师、暂五十五师、第九十三师在景东、毛奇一带;第六十

六军所属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九师、新二十八师,此时尚未动员;炮兵为第五军炮兵团及炮十

三团第一营;空军为美空军志愿队。

思恋已逝老人的句子

上次就回答你的了,之可惜最后提交的时候出了点乱子,没提交上,我还郁闷白打了这么多子呢! 其实看到你的提问我都觉得很感动,因为至少感觉你是一个有良心有孝心的人,愿意为自己已逝的爷爷写一篇文章这本身就很值得赞扬,更何况为了把它写好,还煞费苦心的在这里提问,想精雕细琢一篇文章去深刻真切的怀念自己的爷爷呢! 赞扬性的话就说到这里了,还是来点实际的吧…… 情到深处,自然流露,字里行间,笔笔真情,便会是一篇好文章。

想想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不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吗?其实楼主只要把自己真正想说的都诉说出来,并把自己觉得一想深刻喝一些有代表性质的往事小故事列举出来行了……至于润色,我觉得并没有太多的必要,因为楼主你想,你不是为了别人而写,而是为了你自己而写,为了自己爱戴的爷爷而写,何必最求文章便面的华丽呢?你不是想用这篇文章来炫耀自己,而是用它来承载自己的哀思和追忆缅怀…… 至于这方面的范文,我觉得有两篇楼主可以参考:一、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二、袁枚的《祭妹文》……这两篇文章在网上一搜就有,我就不附录在这里了。

至于诗嘛,悼念性的名篇也有不少,不过需要楼主合理运用了……词如苏轼的《江城子》、贺铸的《鹧鸪天》;诗如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骚体诗如嵇康的《思亲诗》(这个可能有点难找)……就这样吧,好好写吧楼主!...

对已逝老人的尊称

先兄 已死的兄长先母 亡母 先严 亡父 先贤 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先人 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专指已故的父亲 先烈 对烈士、殉难者的尊称 先慈 亡母 先大母 去世的祖母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祖。

先父。

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先烈。

先贤。

只要逝去的人,前面就要加一个先字就行。

以记忆的钥匙为题以缅怀已逝亲人为感作诗一首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诗词”后关注,可以求藏头表白诗、打油诗、爱情诗、祝福诗等等。

诗是诗人对当时情景及所处环境感受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

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最高体现。

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称。

送几朵花代表思念已逝老人

《韩诗外传》——韩婴(汉朝)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

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

亲人仙游去,儿孙福未触。

游魂千里处,思量千百度。

亲人已仙游,未聚儿孙楼。

游魂千里奏,如何思量愁。

《马诗二十三首》——李贺 (唐代)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桃花》——元稹 (唐代)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胡渭州》张祜 (唐代)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

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

《野钓》——韩偓 (唐代) 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

《 江城子》——苏轼(宋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孝敬长辈的名言名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4楼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李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

(黄遵宪) 子孝父心宽。

(陈元靓)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康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意大利谚语) 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戴维·德克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俗语)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

(茹贝尔)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

(马卡连柯)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马卡连柯)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俗语)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

(印度谚语)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马卡连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

(泰国谚语) 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马克思)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康熙)人,更相为命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