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两昆仑|“两昆仑”考 李敖
日期:2020年06月08日 分类:经典语录
“两昆仑”考 李敖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政变死难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三十岁前曾著《莽苍苍斋诗》二卷,梁启超称赞他的诗“独辟新界而渊含古声”。嗣同就义前曾有《狱中题壁》绝笔诗七绝一首,原文是:“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当时各报多竞予登载,日本人且配以乐谱,传诵海宇之间。据《光绪东华续录》卷一,戊戌年八月九日慈禧太后下诏逮捕嗣同等,十日全部被禁,十三日因“若稽时日,恐有中变”的理由,未经刑部讯即行处斩,故该诗之作当在此数日间,时嗣同年仅三十三岁。
嗣同此诗用典恰切,本甚易晓,唯“去留肝胆两昆仑”中之“两昆仑”一词所指何人,以嗣同仓卒罹祸,无从稽考。当年梁启超作《饮冰室诗话》,略谓:
其诗中所指之人,或未能知之。……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敖按:即康有为,康为广东南海人),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敖按:当作“单刀王五”),浏阳作《吴铁樵传》中,所称王正谊(敖按:王五名正谊,字子宝)者是也。王五为幽燕大侠,以保镖为业,其势力范围,北及山海关,南及清江浦,生平专以锄强扶弱为事。浏阳少年尝从之受剑术,以道义相期许。戊戌之变,浏阳与谋,夺门迎辟,事未就而浏阳被逮,王五怀此志不衰。庚子八月,有所布画,忽为义和团所戕,赍志以没,呜呼!王五真男儿,不负浏阳矣。
梁启超这段说法是“两昆仑”一词的最早解释,后人多因之,如黄鸿寿的《清史纪事本末》即采此说。但是梁启超这个解释,也不过是站在谭嗣同挚友地位上的一个猜想,并无确实有力的证据,何况他自己还有另外一个矛盾的说法;据忘机在《谭嗣同遗诗之谜》一文中所述:
……谭诗中所谓之两昆仑,无疑为指死者与行者,以程婴期任公,以杵臼自任,文义甚明。且任公告我,亦如此说。近见有若干不经的解释,以昆仑为豪奴,来暗射王五与另一太监,然与去留肝胆之上文,不相连贯,实则昆仑为中国之发祥地,两昆仑者,两位堂堂之中国人也。(见1956年4月香港《天文台》第九七六号)
这段说法不知梁启超在什么时候告诉忘机的,梁启超在《谭嗣同传》里曾记谭嗣同对他说: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准此文意推断,“去留”二字固可释为“死者与行者”,然而说“两昆仑”就是“两位堂堂之中国人”,似仍嫌理由不够充分。
正所谓“诗无达诂”,1958年9月7日,周榕祥在他《谭嗣同就义前后》一文里又提出一个新说法,他说:
这篇文章记的,是谭浏阳的夫人(敖按:即李闰,字咏贞)告诉她的孙朗生先生,朗生先生对我说的。……谭浏阳的就义诗,刹尾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人对“两昆仑”的解释不一:有人说是指康有为和梁启超;也有人说是指大刀王五和别的豪杰。据谭浏阳的夫人解释:谭浏阳生前随身有两个仆人,事发后,一个去湖北向他的父亲报信(他的父亲当时做湖广总督),一个留在北京,替他料理善后,“去留”和“两昆仑”的意思实在是这样的。(见《东南画报》第五十五号)
周榕祥这个说法也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处,用两个仆人来解释“两昆仑”,证据似仍不够有力。
民国二十九年10月,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陶菊隐著的《新语林》(“菊引丛谭”本)。在这书的第十四篇《去留肝胆两昆仑》一文里,他用小说的笔法叙述了一段动人的故事,大意是说当徐世昌做北政府的总统时,一日在北平怀仁堂宴客,有一姓易者(敖按:疑是易宗燮)饭后出来因地滑失足,摔断左臂,请来的医生姓胡,名致廷,人称胡七,绰号通臂猿,是山西太原人,当时在警察厅教拳术,业余兼治跌打损伤。一日胡七心血来潮,在诊病之余,告诉易君说他认识谭嗣同,谓:“当谭先生住在北半截胡同浏阳馆的时候,我和‘单刀’王五每天必和他见面。王五比我年轻,是我介绍给他的。……我两人同时教授他的武艺。”又说他们有一批“兄弟(秘密组织),立志行侠仗义,打尽天下之不平”。当时他们想物色一个有学问、胆识和地位的人做“大哥”,在这个标准下他们看中了谭嗣同,谭嗣同也很赏识他们(敖按:袁世凯《戊戌日记》中,记谭嗣同自言“有好汉数十人”,谅即指此)。及政变失败,胡七王五赴浏阳馆约谭嗣同出走,嗣同意欲死节,虽经苦劝,终不肯从。未几捕快们蜂拥而至,胡七王五才跳墙逃走。后胡王二人又谋劫法场,以警戒过严无从下手。庚子年间,王五在河间府死于义和团乱刀之下,胡七自是也弃身草莽,郁郁不得志。陶菊隐言:“梁任公知王五而不知有胡七,因王五比较活动,常为谭浏阳供奔走,胡七却是始终不露面的。”
胡七死于民国十八年,时年已七十四岁,自言与王五所习武艺同属“昆仑派”,这可能就是“去留肝胆两昆仑”一语的真意所在。“两昆仑”的解释似以陶菊隐这个说法较为温和妥帖。
(后记)
一、在《谭浏阳全集》诗集中,这首诗第一句“望门投止思张俭”一作“望门投宿思张俭”。
二、杨一峰在《谭嗣同》(1959年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版)一书里,对“两昆仑”做了另一种解释,他说:
此诗前两句所用典实,容易索解。第一句可指出走的康梁而言。第二句可指同时被捕的诸君子而言。第三句说明本人的志愿。独有第四句“昆仑”一典,未能确指。梁启超……以“昆仑”指王五,似属可信;唯以另一昆仑指康有为,终觉勉强。窃以为昆仑乃指昆仑奴而言,系借用《说渊-昆仑奴传》昆仑奴磨勒故事,暗指与王五共谋营救光绪帝的事实。“两”义等于“并”,“两昆仑”即并昆仑而为两。第三第四句连看,即我仍然横着刀仰首大笑,要留着照人的肝胆媲美昆仑。如此解释,便和第一第二两句气势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