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清华学子矣晓沅励志演讲:轮椅上的人生
日期:2015年08月14日 分类:经典文章
分享一篇身残志坚大学生的励志演讲稿,他叫矣晓沅,清华大学录取的第一个双下肢全残疾的本科生。他也曾奔跑如风,然而6岁那年,他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11岁开始与轮椅为伴。对于一个曾经可以行走的孩子,这个沉重的打击险些摧毁他的人生。母爱让他阳光开朗,坚强独立,一本《霍金传》成为了他心灵的救赎。
“没有一丝因残疾带来的消极态度,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很符合清华大学的校训。”这是清华大学录取后对他的评价。
他承受着正常人双倍的艰辛,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反思自己,是否在满足中早已忘记了拼搏的意义,希望停留在记忆中的短暂瞬间,不该就此定格。希望,一直在远方。
以下是矣晓沅在2015年清华大学校友励学金颁发大会上的演讲
轮椅上的人生,照样发光发热
——身残志坚清华学子矣晓沅在2015年清华大学校友励学金颁发大会上的励志演讲稿
我来自云南省玉溪市这座宁静的滇中小城。本来平静的生活为一场疾病的造访而破坏殆尽。6岁时,我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侵蚀破坏人体关节、并且无法治愈的疾病,在医学界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从那以后,我变得不能下蹲、不能奔跑、不能跳跃……并且因为常年使用激素治疗,在我10岁时,又并发了双侧股骨头坏死这一病症。在医院里抢救了两个月,我最终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却再也无法站起来了。
即使坐上了轮椅,我也没有放弃我的人生。
小学剩下的两年、初中、高中,我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我记得每一天,我的母亲骑着自行车载我到学校,再背我到四楼的教室;我记得一次又一次,同学与老师把我抱到五楼,进行物理实验。我也曾悲伤绝望,我也曾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可不论有什么困难,不论我的疾病对家人、对周围的人造成了怎么样的负担,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的同学都没有放弃我。努力学习,这或许是我表达感谢的唯一手段。
虽然在中学时,我曾因病情恶化两次休学治疗,但在他人无私的帮助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我仍然考取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并于2012年,取得了全省第16名的高考成绩。
刚得知高考成绩时,我和我的家人喜忧参半——会不会有高校愿意接受这样一名身体不便,无法自由行动的学生?就在这个时候,清华招生办的老师主动联系了我们,说清华不会拒绝一名成绩上线而且自强不息的学生。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清华校训的蕴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之后,我的父亲独自在家中照顾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而我的母亲则放弃了教师的工作,陪我来到了清华。
来到清华园时,已是我坐上轮椅的第十年。多年来病情不断发展,我全身大小数十个关节都被破坏殆尽,严重变形。我不仅不能站起来,甚至连转头、抬手、弯腰等动作都变得十分困难,每到阴雨寒冷的天气,我的手脚还会疼痛,必须服用止痛药才能活动。我疾病的治疗费用、母亲和我两人的生活费用也对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来自云南的我计算机基础薄弱,加上手指活动困难,刚入学时,我每天都得花两个小时练习最最基础的打字。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根本不算事,但对我来说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艰辛困苦。
再次体会到清华厚德载物的底蕴是在入学后。入学不久,系里的老师就主动帮我申请了校友励学金,为我的家人减轻了经济负担,让我能更专注地学习;各位校领导也一直关心鼓励着我。校友导师朱红学姐待我如家人,用她的正能量鼓激励着我。
我的班主任主动帮我申请体育课的免修,时常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和病情;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时,辅导员都亲自安排好同学帮助我上下楼;每到期末,同班同学都把我抱到二楼的男生宿舍,替我逐一解答不懂的题目。在他人的帮助下,我逐渐习惯了清华的学习生活,与大家一起拼搏努力的时光弥足珍贵,我的学习成绩也从入学时的年级80名一点点进步到了现在的年级十几名。
“帮助”,这两个字对我而言真的非常重要。因为我是一个极其脆弱的人,没有母亲在身边,我连拿水杯、穿衣服这样的日常行为都无法做到;没有同学的帮助,我连换教室上课都无法实现。亲人朋友们为我撑起了一片天,学长老师们为我铺就了一条路。而我也能感受到“感恩”这两个字的沉重。我得到的帮助太多太多,但由于身体的不便,我能做的事又太少太少。
一寒假,我回到高中与学弟学妹交流学习经验。当时有一位高三的学弟,拿着一张纸来让我帮他签名。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伟大人物,所以拒绝了。然后学弟在纸上画了一条线,说接下来的一学期,他会不断努力,如果他能考取清华,希望我在清华里为他补上签名。当时我不甚在意,但半年后,我在清华园里见到了他,他考取了清华的工程物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