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蒙古族唯美婚礼祝福语_蒙古族唯美婚礼祝福语

日期:2020年10月21日 分类:祝福语

蒙古族唯美婚礼祝福语篇1

1、不预览、。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2、关键词:蒙古族 婚礼祝词 文化意史      祝赞词是蒙古族民间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传统体裁。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劳动、人生礼仪、游艺竞技等活动都有祝赞词的祝愿和赞美。婚礼祝词“是将五彩缤纷的各类仪式词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祝贺赞美人生最大的喜事”。   在蒙古族婚礼中婚礼祝词和祝颂人在婚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婚礼的前一天新郎要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与新郎同去的人除了伴郎、男方家重要的亲家外,一定要有婚礼祝颂人。并且女方家也要邀请婚礼祝颂人参加婚宴。罗布桑却丹描写十九世纪末蒙古族定亲和结亲礼仪的时候说:“祝颂人要跟随新女婿尽到应尽的礼节。男方家的娶亲队伍到达女方家时,女方家要组织出迎客人。女家祝颂人要开口问话:‘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人?到哪里去?’男方的祝颂人要回答:‘我们为办喜事而来’双方祝颂人要尽自己的口才对颂。”在婚礼祝词中也有对祝颂人和祝词重要作用的描绘:如:“新娘请来的,是嫩河岸出名的宴歌手;新郎请来的,使科尔沁扬声的祝词家。要对诗呀要对歌,要比箭呀要赛马;诗、镉、箭、马输给咱,你休想把姑娘娶回家。”3蒙古族婚礼祝词不象汉族的喜歌,只是婚宴的点缀和陪衬,而是贯穿于婚礼仪式的各个环节,并且起着引导,推动婚礼向前发展的特殊作用。可以说没有赞词的起承转合,就没有婚仪的变化发展。婚礼祝颂人既要通晓民族历史和风俗习惯,在婚宴上能滚瓜烂熟地背诵成套传统的祝词,又要能触景生情,即兴成章,以他特有的睿智和机敏博得大家的喝彩。据说“在鄂尔多斯,能演唱百首民歌的歌手不乏其人,但找一个深孚众望的祝颂人却比较困难。”一般来说,民间的婚礼祝颂人都会有成套传统祝词的手抄本作为在婚礼上祝颂的蓝本。据蒙古学者策,达木丁苏荣考证,大约在公元十四、五世纪,就有专供祝颂人吟唱的祝赞词手抄本在鄂尔多斯地区流传。婚礼祝词的整理者哈斯毕力格图也提到他曾见过并收藏过三个洪锦祝颂本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婚礼祝颂人是蒙古族婚礼仪式知识、民族历史与风俗、婚礼祝词这一民间文学作品的重要传承人。婚礼祝词历经几个世纪的流传和演变,混合了不同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崇尚,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婚礼中每个仪式开始前祝酒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的把可汗、诺颜、葛根的称谓放在前面。如求名问庚仪式的祝词“至高无上的诺颜为首;一呼百诺的王公在上;福寿如意的两位亲家;亲朋拥戴的四个伴娘;……”“迎新拜灶”仪式的祝词“浩浩苍天的化身,治国安邦的诺颜葛根;姣姣嫦娥的姐妹,闭月羞花的哈敦福晋:堂堂宫廷的支柱,公主、驸马、安本、大臣;……”送客词:“圣主成吉思汗,乃为天之骄子。为了安邦治国,降生来到尘世。……在这婚宴圆满结束的时候,出入于皇宫御苑,冠冕堂皇的大人;出入于王府衙门,肩披花翎的京肯。屈尊而来的哈本赫衙;高贵圣洁的公子王孙:如花似玉的小姐夫人;有缘有德的亲家母亲家公;济济如云的各位亲朋;……”可见,在蒙古人的心目中王公和僧侣的权威比较大,对他们的尊重是发自内心和自然而然的,不管他们是否参加婚礼,这些尊重敬爱之词已经成为婚礼祝词这种民间文学作品的自发内容,敬佛与敬奉黄金家族成员已经成为大众生活自发遵循的守则。   蒙古族婚礼有一个非常隆重热闹的仪式,即求名问庚仪式。男方祝颂人为了探听到姑娘的真名和年岁,要使出全身功夫、浑身解数以对付新娘嫂子们避实就虚的种种诘难,直到祝颂人把一切礼仪答复得完美无缺时,嫂子们才将姑娘的真名和属相亮出来。整个仪式的表层意义正如男方祝词家所唱的:“有名的歌手请你回答,这求名宴上,我要问一问姓名,什么属相也要说清。”因为在蒙古族的习俗中,幼辈的名字决不能与长辈相重,哪怕含义相重也是不可以的。而蒙古族作为名字的用语非常有限,使得蒙古族的名字相同的比较多。新娘的名字与婆家长辈的名字相重,必须要另起名字。在不久之前,鄂尔多斯地区尚有新媳妇进门恳请婆婆赐名的风俗。另外,在婚事中两人的属相是否相合也很重要,“蒙古人自古重视十二属相和五行之相生相克,所以提亲必先讲这个。属相和五行相生就可以定下亲事。”但是,求名问庚仪礼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这些,因为姑娘的名字、属相在定亲的时候男方就已经得知,如果仅是实用的目的,完全不需要在婚宴上耗费时间。但在事实上这个仪式却是婚宴中历时最长、阐释问题最多的一项仪礼,祝词内容涉及民族宗教,历史传说,礼仪规章、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知识,可见。这项仪式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增加婚礼之隆重和情趣方面的需要。同时,在婚宴之中,也是对年轻人进行民族历史、生产生活知识、伦理道德教育的大好时机。比如在求名问庚礼的祝词中就有蒙古族牧民存放生活物品的“红筒”的做法的说明:“捕杀了一头大野牛,剥下它的整皮,放在芒硝缸里,熟了整整三年;用那纯钢宝刀,铲了整整百天;割开腿板做了口子,扎住脖颈做了底子。”   婚礼祝词中除了记录了很多风俗外,还对一些婚礼习俗作了解释。如在婚礼上新娘新郎共吃羊脖子肉的习俗。在公元十二世纪成书的《蒙古秘史》中记载:“桑昆说,现在他(铁木真)要来求我的察兀儿别乞为婚,可以请他来吃‘不兀勒扎儿’,来时就逮捕他。”‘不兀勒扎儿’一语,即羊脖子肉。吃羊脖子肉这一独特的婚礼习俗经历历史的长河一直流传下来。在婚礼祝词中自然也有这一源远流长的风俗的解释。当新郎新娘合啃一个羊脖的时候,祝颂人会解释说:“相传从很早的时候,圣主成吉思汗开始,只要男婚女嫁,拟聘我娶,人人都要经过这么一回。”并且祝颂道:“新人共餐的羔羊是美好的,出嫁遭逢的公婆是美好的,夫妇合啃的羊脖是美好的,常去探望的丈人是美好的。”新郎新娘合啃一块骨头,不仅表示情投意合,亲密无间,也象征着爱屋及乌,连带孝顺双方的父母。   《鄂尔多斯婚礼》中有一则人类起源与婚姻起源神话,解释了人类和婚姻的起源。祝词中说道:“男婚女嫁从何起?古老的习俗留下。在那开天辟地创世造人的时候,两位先父先母结成儿女亲家。人类的长河便从这里发源,人类的大树便从这里萌芽;包古拉吉是人类之父。布格勒吉是人类之母。从人类之父的右膝上,生出三百六十一名男娃。从人类之母的左膝上,育成三百六十一名女娃。男睦抚养成人,让他娶妻成家,接续套瑙上的香烟,使祖业兴旺发达。女娃培育成人,把她嫁到婆家,牵起拉不断的裙带,使合家富贵荣华。……”申明婚姻嫁娶是天地初开之时人类之父和人类之母定下来的规矩,男女婚配才有人类的繁衍和幸福。另外一篇祝词说道:“人之一生命运,皆由恩慈父母决定,才开创了男儿随父右膝,女儿紧绕母亲左膝之礼。”男孩随父右膝,女儿紧绕母亲左膝的说法与人类之父的右膝生出男孩,人类之母的左膝生出女孩的观念相同。况词指出婚姻是人类起源之初就流传下来的制度,人类因为始祖父与始祖母的婚配才得以繁衍,要想继续繁衍下去必须进行婚配,这是祖先的遗命。并且说:蒙古包的地上,牧人生了孩儿,生了孩儿 并不一下高兴。儿女长大成人,背上弓箭娶亲,带上首饰出聘,支起火撑立户,扎起哈那顶门,炊烟象朝霞一样,从套瑙上袅袅升起的时候,父母望着才着实高兴了一阵。儿女成家立业是父母最高兴的事,是草原上最快乐的事。   出嫁对新娘来说意味着父母亲人的离别,是高兴的时刻,也是悲伤的时刻。婚礼祝词中也有很多阐明出嫁的道理,劝慰姑娘的语句。如:“你若是个男儿呦,该当佩剑去参加军伍;你是个佩戴镯环的人,设婚宴把你嫁出。你若是个男儿呦,让你背弓箭踏上征途,你是个配戴珠坠的人,设婚宴把你嫁出。”将出嫁与男子的入伍出征相提并论,认为这是无论男女都要经历的分离的时刻,从而减轻新娘的悲伤。还有一些祝词将新娘比作终将要离开母亲怀抱的小鸟:“纵然是――在那名贵的檀香树上,自由自在生活的――黄雁乳毛小雏,当她羽翼丰满之际,也要抛窝离巢飞去,这是无可奈何的规矩。……你出生在人间尘寰,就应有一个辉煌时期,离开生身父母嫁出,这是人间自然之理。”无奈之中充满祝福。   婚姻生活对新郎新娘来说是陌生的,婚礼祝词中也有一些指明夫妻俩人如何相处的格言。求名问庚环节的祝词“哈特刀赞”将男女双方比作哈特刀和磨刀石,说:“钢锋硬啊磨石软,刃和磨石有姻缘:钢刀不磨无光彩,刀石相伴过百年”并借此机会劝戒新郎和新娘,要在婚后的生活中互敬互爱,和谐相处,刀尖顶在磨石上会:“磨石平啊刀尖尖,刀尖顶立太艰难,三天五日要顶嘴呦,男人脸面无光颜”刀刃顶在磨石上:“五天六天吵起架呀,女人脸上无光颜。只有像平时磨刀一样将哈特刀平放在磨刀石上,才能:“磨石的平面像路似的平坦,迎刃而解的生活无艰难。门前的牲畜会把草原铺满,眼前的路回比大海还宽。”同时婚姻并不只是夫妻两人的事情,还包括双方的家庭,婚礼祝词中也包含着对夫妻亲人的嘱托:“女婿若对姑娘不好呀,亲家你去说理;那琴音还能使羊落泪,何况你是说话的人。姑娘若对女婿不好呦,岳母你是说理的人,那琴音还能使驼落泪,岳母呀,何况你是个好心的人。婆婆若对儿媳不好呀,公公就是说理的人。琴声还能使羊落泪,公公呀,何况你是个懂事的人。姑娘若对婆婆不敬呀,娘家爹就是说理的人。那琴声还能使驼落泪,何况女儿的爸爸是戴帽穿靴的人。”   在婚礼祝词中也充分表达了对新郎新娘对父母双亲的依恋和赞颂,如婚礼上新郎新娘要跪拜双亲,深情的赞颂:“……跪拜给你恩重的阿爸呦,阿爸是真正的活佛爷,滴滴汗水洗出了,青松的翠叶。跪拜你恩重的额莫呦,额奠是真正的活佛爷,点点泪水浇大了,嫩竹的枝节。”   在蒙古族的传统中,火是十分圣洁的神灵。蒙古帝国时代收受各部落的贡品,都要在火上燎过,才能进入宫廷。外国使者晋谒蒙古帝王。同样要从两堆火中间通过,以此仪式消灾除崇。在婚礼中,新娘入门,也要跨火而过。如鄂尔多斯的婚礼:送亲的大队人马要在男方家的火堆前停下,一路上为新娘牵马的嫂嫂,将头蒙喜帕的新娘牵到两堆火中间,把马缰绳结一个大环,使劲向对面抛去。恰在此时,身背弓箭的新郎纵马而来,用马鞭将即将落地的绳环钩起,牵着新娘从火堆中缓缓穿过,表示夫妻双双接受了火的洗礼。火还被蒙古人视为家庭的保护者。火种不断,意味着子孙繁衍,人丁兴旺;幼子继承家产时,首先要继承的就是家中的火灶;夫妻新婚,首先要举行的,也是对火的祈祷。新娘进人新郎家之后举行祭灶仪式时。婚礼祝颂人要祝颂:新娘低头步入院门。双膝跪在旺火跟前。红纱遮着她的面容。要说这火,还是洪荒的年份,上古的朝代,从山上取来碎石,从草中借来火绒,成吉思汗把它击燃,诃额仑把它保存,用黄油白脂把它祭祀,用酸奶甜酒把它供奉,于是它便,燃起冲天的火光熊熊,发出盖世的热量融融。之后祝颂人要将金花大盘放着的羊胸茬骨扔到火里,祭祀火神,并且继续赞颂到:请你们双双下跪。像那上天的造化、人间的福份、光明的使者,温暖的火神叩头。祝愿你们:像森布尔山一样长寿,像松达赖海一样富有,像石榴花一样多子,像天堂里一样幸福!祝颂的中间,新娘还要以一个已婚妇人的身份。第一次对着火神三拜九叩,为他们的新家祈求赞辞中所描绘的种种幸福。   蒙古民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马既是蒙古人的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同时也是蒙古人无言的朋友和忠实的伙伴。蒙古族的所有文学作品中都充溢着对马的歌颂和赞美。虽然婚礼祝词主要是为了婚礼服务的,但是也毫不缺乏对马的歌颂。在新郎亲往新娘家迎亲之前往往会有一段“骏马赞”,热烈赞颂新郎所骑的马匹,“大象般的头颅,鱼鳞般的腭纹。苍狼般的双耳,明星般的眼睛。彩虹般的长尾,丝绒般的顶鬃。每个关节上长满茸毛,每根茸毛上流彩溢金……”将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都献给了骏马。除了骏马之外,弓箭也是祝词极力歌颂的对象,如:“孔雀翎做成的箭杆,檀香做成的箭杆,白金闪光的箭头呀,‘法’字的印绶铸在箭端。罕山的藤条当弓背。麒麟的筋条做弓弦,射穿十二层云天的攻坚,把鬼域阴云齐冲散。”蒙古族早在十二世纪就以能骑善射闻名于世,骑马、射箭是蒙古族男子重要的娱乐活动,也是展现蒙古族男子力与美的竞技活动。对骏马和弓箭的歌颂体现了蒙古民族对雄健、力量和壮美的崇尚。      参考文献:   苏赫、赵永铣主编:《蒙古族文学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二册69页   布桑却丹著、赵景阳译:《蒙古风俗鉴》,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第30页   特木尔巴根翻译、苏赫巴鲁整理:《蒙古族婚礼歌》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第6页,   策?哈斯毕力格图采录、郭永明翻译:《鄂尔多斯婚礼》,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第105页   荣苏赫、赵永铣主编:《蒙古族文学史》,第二册第84页   布桑却丹著、赵景阳译:《蒙古风俗鉴》,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第31页   乌丙安:《神秘的萨满世界》,上海三联书店,第56页   策?哈斯毕力格图采录、郭永明翻译:《鄂尔多斯婚札》,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第78页。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婚礼祝词中保存着蒙古族人民婚礼习俗的传承,婚姻伦理的思考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祝福专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