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句子

益西彭措禅语50句

日期:2020年09月18日 分类:优美句子

1、在临终念佛时,每一句佛都要带有‘我愿往生’,在念佛这一句上面著力地念出,念念佛来接引、念念我愿往生,这样专注一心拼命念去,身心忽然粉碎,识和境都转变,到那时不但不知道有这个病的身体,尽大地都变成无量光明宝藏,这时才知道弥陀极乐都是由我这一念心识转而变现的,不是在这一念心识之外。

2、学佛根本不是在形相上烧香、拜佛、求保佑,或者求世间名利及财富等。所以想真正学佛的人,必须要依照从导师佛陀圆满的智慧和慈悲中流现的无量甘露圣法而去闻思修行。

3、伟大的导师佛告诉我们佛弟子:每个人一切生活当中的痛苦不是其他神等的安排,而是自己的愚痴无明造成的。同样,每个人生命中的一切幸福快乐也不是神等的恩赐,而是自己的智慧创造的。学佛就是学修大觉佛的般若慧。

4、人又是忍的意思。就是人能够忍劳忍苦,担当起柱地撑天的事业,所以称之为人。也就是人能够发大心、成大业。比如只有人的心力能发起大菩提心,能荷担为无量众生与乐拔苦的事业重担,而且为此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能克服一切艰辛困苦而完成伟大的事业。

5、人是仁的意思,就是人心上具有仁慈的德能。借助于因缘方法,就能把仁慈的德能启发出来,由此就能做一切自利利他的事业,因此称之为“人”。

6、所谓的“人”,不是指有个人的形象,有人身体的皮、肉、骨骼、内脏,而是指有人内在的品德。内心如果丧失了人的品德,没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是以学圣贤为理想。那么心就会干什么呢?就是只会尽情享乐了。这样就和禽兽有什么差别呢?

7、死只是一个假名,而不是彻底断灭。死是宿世业力所感的这一期业报身已经用完了,心识就从身体中出来,再去受一个身体。这样舍离一个身体、又受取另一个身体的事,就叫“死”。身体好比房屋;心识好比主人;今生好比主人搬到这屋子里住;死就是这个屋子已经坏了,主人从里面搬出来,而迁居到另一个屋子。

8、在佛法里提供了很多解脱生死的办法,其中以阿弥陀佛大愿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是人人有希望修成的法门,是能让众生平安度过死亡的法门,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法门。

9、不知道佛法的人,对于死的状况和应对死的方法完全不知道,更不可能做相关的准备和练习。这样的人就只是一天天地混吃等死。像这样麻痹自己,一天天地过去,逐渐就走到了死前。临死的时候,没有解脱的办法,就只有随业流转了。

10、为了最广大、最圆满、最彻底的利他,我们现在是以往生西方净土作为殊胜方便。因为莲花一开见了佛,得到佛加持很快就证悟无生法性,这以后就会出现极广大的智慧、神通、陀罗尼、三摩地等等。由于功德迅速地增长,也就使得度生能力迅速地增长。

11、真实智慧是能度过老病死海的坚固航船,是无明黑暗中的大明灯,又是能治一切生死病患的良药,也是斩断烦恼树的利斧,这一切都要由智慧来成办。所以自己要增长闻思修三慧来发起无漏智慧,证得圣果。人有智慧照见万法真相,虽不具天眼,也是明眼人。

12、“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就是以智慧照见世俗现相一切皆空,不著于世俗的幻相而证得解脱。知道智慧难得之后,要常常省察,恒时不要失去智慧觉照。

13、坚强的念力是修行人的铠甲!入到五欲里好比战士在敌人的包围里,处处可能遭到箭射刀砍,就是一入到世间五欲里,时时都可能被贪箭所伤、嗔箭所伤、放逸的箭所伤等等。在这时,什么能保护自己不被五欲贼所伤?就是不忘念!因为心不忘失正念,一直缘在道上,就一切无法侵入。

14、坚持正念的人,几十年如一日,不会有大的变动;没有正念的人,今天还在这里听法、思维法、修法,还能翻两下法本,一到红尘里去了,三、五年回不来,甚至一生回不来!这就是忘失正念跑到世俗里去了!

15、修道是正邪交战,凡夫心里有各种习气、烦恼,它会不时地生起,如果正念很强,邪的力量就无法发展壮大;如果没有以正念守护,最开始就是一念忘失,在随着不好的习气走,一点点地发展、积聚,就会起很多烦恼、造很多业,然后已有的功德都会失坏。人就是这样堕落的!

16、正念强,妄想就做不了主,各种不正行为就得不到支持,这样就以正念制止了一切邪念侵入。因此,坚持正念至关重要!就像两军交战,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警觉,一丧失警觉就会惨遭失败。

17、佛法最重要的是落实在每一个人的心相续中,如果心里没有念法、没有住在法义上,佛法和自己的距离还是很远。不论在哪个时代、哪种区域,正法是住持还是隐没,完全看佛弟子的心中有没有受持法义。心中能记住一句法,能实行一个法,正法就会有一分住持。

18、稳重是指我们的心有一种把持的力量,能完全控制好身口意,不折不扣的、如理如量的来进行,在闻、思、修的每个地方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才闻有闻的成就,思有思的成就,修有修的成就。这样具有稳重的品德,就显得极其重要。

19、如果有很坚固的稳重的品德,他就能把握得住,能做到始终安住在正法上,那是长年累月、有条不紊地按次第进行,初善、中善、后善,这样到一定的量时,自然会凝结成一股力量,最终会由量变达到质变。

20、如果不稳重,修行就成了半途而废,就像烧水才烧到五十度又冷下来,冷到二十度再继续烧,烧了三十度又冷下来,这样烧烧停停、停停烧烧,就永远都烧不开。

21、成佛之道是非常漫长的,要从一个凡夫修到成佛,中间有很多过程需要一步步地完成。那在这段时间里,就必须要有稳重的品德。有了稳重,具有那种“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这种人终究是会成功的。

22、当称佛名的时候,无论你念得多念得少,都须要一心一意、心心相续,不能三心二意,不能间断,这样才能够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不是这样,口念心不念,或者念念又缘其它,像这样要灭罪是很难的。持咒亦复如是。

23、口称佛名的方法,必须控制自己的心,使它不缘在其它上面散乱,一念接一念相续,心就系在佛号上,口里一声一声地念阿弥陀佛,心要听念佛的声音,清清楚楚、字字分明。若念心咒亦复如是。

24、现代人以没有现量见为理由,判定不存在前后世,仅仅承许有现量能见的现世。其实可以将昨天、今天、明天分别比作前世、今世、来世,虽然昨天和明天在当下的此刻不见,但谁也不能否认昨天、明天的存在。同样,以未现量见前世、后世也不能说它不存在。

25、人最恐惧的莫过于死亡。断灭论者认为人死如灯灭,死后归于一片寂灭,无声无息、无踪无影。从一种多姿多彩的世界进入绝对虚无之境、生命完全断灭,这让人难以接受,也令人恐惧;然而这只是不承认三世因果者的一个假立。生命真的只有中间短暂的一世吗?死亡实际只是从一种生命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而已。

26、明白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就知道自己今生辛劳仍旧度日艰辛,那是前世没有多修善业的缘故;有些人不劳而获,那也是他前世种了福田今生显现果报;有人造恶未见他今生受恶报,那是罪业尚未成熟,到未来世才会显现苦果。

27、有些人认为因果报应是陈旧落后的观念,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如果一种法以年代久远,就必须要舍弃的话,那人们几千年来都是吃饭睡觉,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陈旧落后而应当舍弃呢?恐怕谁也不能缺少这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样,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不会说对古代人适用而对现代人就落后不适用了。

28、善恶因果,在古代社会人们把它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实来接受,这一点类似于科学公理。科学中有一层架构其它理论的基础,称为公理。同样,古代人们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深信因果是一切道德善行的基础,人的身语意行为必须遵循这个亘古不变的因果规律,才能使自己获得安乐。

29、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普遍承认存在外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际上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恰恰是因果律在某个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它说明物质世界不是杂乱无序,不是什么现象都可以随便产生,而是严格受着因果律的支配。

30、这个宇宙大到天体的运行,小到有情内在微细的起心动念,一切都那么森然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究竟是什么规律在支配这一切呢?就是因果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律就是一张遍布情器世间一切时空的天罗地网。

31、人心里想的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利益,内心变得幽闭,不会去关心他人的疾苦,慢慢地内在的心灵世界也日渐沙漠化。贪欲使彼此卷入到利益争执的漩涡之中,为了一点些微的利益,有时连亲友也翻脸不认,“唯利是图”之风如同癌细胞一样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扩散,由此带来的是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裂变。

32、贪欲对人内心世界的影响:人们追逐财物满足贪欲时,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冷漠,人变得自私只顾谋求自身的发展,很少考虑是否会伤害他人利益,社会财富的总量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多了,另一部分人就少了,自然会引起矛盾冲突,有人看别人有而自己没有,会产生嫉妒和愤愤不平,这都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33、许多人除了追逐物质财富,根本不知道作为人还应有其它的人生目标。在这个时代,拥有财富的多少成了一个人一生奋斗的成就标志,许多人的一生只是为追求财富、享受妙欲而活,所思所行都由此而发,千千万万人如同过江之鲫般涌向财富之门。

34、世间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由于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大量传播渲染,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使得它在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35、一旦被嗔心控制,就会丧失理智,伤害他人甚至自己的恶念如同滚滚乌云一般,内心像烧焦的炭木灼痛难忍,心中的怒火等待渲泄,可是一旦渲泄出来,就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举动,等情绪缓和下来检点自己的行为,又会后悔莫及。嗔怒状态下的人,往往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36、日常生活中,脾气暴躁的人,也难有好人缘,人们避之惟恐不及,即使他对别人施予饶益,别人也不领情,走到哪里都容易破坏他人的情绪。

37、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满足这种占有外物的欲望上,正是为了满足这些层出不穷的贪欲,人们消耗了自己宝贵的暇满人生。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般人一辈子都被世间的财富牢牢套死。

38、现代人对物质世界的寄托是更高更新更快更多,这已成了一种共业趋势和难以制止的惯性运动。人们似乎步入了一个怪圈,相对于正常的生活所需,现代人已制造了不知超过多少倍的财富,但却不让自己停下来安静地享受,而继续制造更多的财富。到底是什么驱使人们如此乐此不疲?其中的发动者就是内心的贪欲。

39、要了生死就要断生死的根,要断生死的根一定要见到生死的根是什么才能从根斩断。这个生死的根就是爱,所以古人说:“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

40、生死犹如昼夜,有白天就有夜晚,夜晚过了,黎明又重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此世的生命结束后,进入中阴阶段(如同黑夜),然后又投胎,开始了又一生。这样循环往复,生生死死,生命的流转就像一条连绵不断的长河。身躯如旅店,心识则如旅客,在轮回漫无边际的旅途中,心识转换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形态。

41、再分析后世存在的原因:凡夫众生到死亡的时刻,心相续中仍然具有根本俱生我执之因,依靠其所产生的烦恼和业障仍然存在,如果不具足能对治我执的无我智慧,决定会转生后世。如果此因存在,却如现代人所认为的人死如灯灭、一切化为乌有,则成有因无果了。但有因无果的现象在这个世界何时何处也不会存在。

42、生物学认为由母卵父精结合成一个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人体胚胎,就好像一粒沙子发展成一座大山一样,在母亲的子宫中孕育成形而后出生。此说法只反映了人的物质方面从简单发展为复杂,但是却无法解释婴儿刚一出胎便会啼哭、便具有苦乐感受等人生伊始就具有的这些心识特征,这恰恰才是生命最本质的地方。

43、成就心咒的关键是信心。以两种信心可以成就心咒:一是具有了知金刚萨埵圣尊与金刚萨埵心咒无二的信心,这是对于甚深法义远离疑惑的殊胜信心;二是虽然没有智慧这样了知甚深义,但相信佛在圣教里所说的法义都真实不虚,这样相信不起怀疑,并且一心念诵,依靠这种信心也能成就。

44、现在要一次性认定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境界,全部是本无,是客尘,不是主人。而且以后当你看到生活中忽生忽灭、忽聚忽散、忽来忽去、忽增忽减这一切时,都要记住这是虚幻的客尘,全是错觉。

45、自性光明——从它绝离一切戏论,没有任何二边的相,叫做空如来藏;从自性上具足无量无数的德相,就叫做不空如来藏。由于它不是因缘所生,所以永远不坏,这叫“金刚体性”。

46、成佛并不是要从外面去求。向外只会越走越远,越求越得不到。因为,最初入迷的时候,就是一念向外攀缘,立了法见;之后不断地奔逐,波波浪走;结果轮转了一世又一世,始终无有了期。现在既然要回归本来,就不必再向外求。正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47、为了积累财富,或者为了保护生命,而用身口意去造作很多恶业,就是在把自己抵押作人质,也就是说,利用着这个暇满人身宝造恶,是以后世堕入三恶道受异熟痛苦为代价的。

48、在做这些世间没有意义的俗事时,损失了自己的寿命,浪费了本可以用来解脱的暇满人身宝。那么在临终的时候呢,因为心中没有一点修行,也没有积累清净的功德,因此就会陷入到巨大的恐惧之中,后世也将面临黑暗与痛苦。

49、对于学佛人来说,大家拥有的时间是暇满难得的,可以用来闻思修行,因此比不学佛的人更加地珍贵。如果将本可以用来学佛的时间,去做了其他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50、苦的根源,是众生的贪爱。苦和贪爱是成正比的,贪爱越深,苦就越重,贪爱越浅,苦就越轻。如果一个人的苦在减少,那就说明他的贪爱也在减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