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句子

用描写的手法写一句话

日期:2020年08月29日 分类:优美句子

【用拟人的手法写一句话,描写大雨时的情景。】

仿佛天破了一个洞,大雨像发了疯般倾盆而下,树木被淋的瑟瑟发抖,田中的庄稼乘机一次喝了一个饱,但远处的大山仍然很平静的屹立安详似乎一切的变化都不能影响它。

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修辞手法有很多,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希望能帮到大家!

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一)

1、排比

春节小孩眼里是快乐,在游子眼里是幸福,在父母眼里是团圆。

2、夸张

春节一到,红色一下子就笼罩了整个城市,那大小的红灯笼让大街小巷看上去全都着了火似的。

3、比拟

腊月小年一过,春节就象一个快乐的少女迈着灵动的步伐快步向我门走来,全然没有了少女的那般矜持和羞赧。

4、比喻

朋友欠了别人很多钱,眼看过年了,他叹气,今年春节是一最大的难关,不好过啊。

5、反问

春节到了,每个人都应该快快乐乐的尽情享受这个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节日,忘掉所有烦恼,不是吗?

6、对偶

爆竹声声除旧岁,鲜花朵朵迎新春。

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二)

排比句: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撒下一片绿阴。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钱能买到时装,不能买到美丽;

钱能买到利益,不能买到友谊。

钱能买来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钱能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

钱能买来名贵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

拟人句:

1、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比喻句:

1、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3、春天到了,小草绿油油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

4树叶一片片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5天上的星星像无数颗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

6、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7、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8、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设问句:

1、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2、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互相配合。

3、是谁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是劳动者。

夸张句:

1、看到他受了伤,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2、教室里安静极了,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3、我们的操场只有巴掌大。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

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此外有:象征反语

【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或动作,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一句话)】

用拟人的手法写一句描写大树的话

1、河岸边,垂柳轻摆,梳理着柔美的秀发。

2、春天来了,大树睡醒了,它揉了揉眼睛。看见春雨姑娘给它送来了甜美的雨露,它高兴地吮吸着春雨姑娘送来的甘露。

用夸张的手法写一句话描写花,神求啊!

[综合]

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修辞方法的作用及其实例比喻、借喻、借代、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渲染、顶真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并举例。附录:辅导员"古道西风"的回答: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传达出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的独特感受。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第向船尾跑去了。”用“踊

用语言的描写方法造句急

用语言的描写方法造句:

1、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2、这时,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一见我还在床上,就开腔了:“哎呀,你怎么还不起来?快点。”我边穿衣服边批评妈妈:“妈,您又开后门了,调一下工作还得请领导吃饭,你就不能凭自己的真本事?”妈妈有点火了:“你小孩子懂什么,快穿衣服?”我只好不作声了。

描写方法的使用技巧,附例题详解!

描写方法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写人、记事、细节。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吧!

描写方法的使用

1、写人,包括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记事,包括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3、细节描写,对人或事物进行一系列的细致描绘,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突出、鲜明。

例题:

这篇文章,我们讲解的重点不放在双线结构和思想内涵上,而是放在环境描写的判定、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上。

鲁迅

一、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问1:文章第1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环境描写。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秋天的后半夜,突出了天色的阴暗。②渲染了凄清、恐怖的气氛。③烘托出华老栓沉重的心情。

二、“小栓的爹,你就去吗?”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嗯。”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吧。”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地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地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嘛,你娘会安排的。”

问2:文章第4段,第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动作描写。“掏”字体现出钱少而珍贵。“按”字体现出华老栓对

钱的珍惜和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三、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地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问3:文章第5段,“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地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这是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环境描写。渲染了黑暗、静寂、压抑的气氛。

问4:文章第5段中说:“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心理描写。表现出华老栓因能买到治儿子病的“药”内心的愉悦心情。同时也反映出他愚昧落后的精神状态。

问5:华老栓愉快的心情,为什么要放在黑暗、肃杀、压抑的背景环境中?这么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以哀景衬乐情。更能表现人物内心的愉悦。

四、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儿,身上觉得有些发冷。

“哼,老头子。”

“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儿,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地往下滴。

问6:文章第12段中,有一句话“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5分)

答: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刽子手的目光比作两把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的凶恶、可怕。

伙伴们,一共有15道题

我们在下一期继续更新

敬请期待~

马上来练一练吧!一定要做完题再看答案哦!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问7:文中第13段对“黑的人”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突出“黑的人”什么性格特点?(3分)

答:

【答案】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的贪婪、粗暴。

一句话练笔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描写一下夏季的人或物,注意抓住特点。

纠正宝宝“吮指癖”有哪些招数?

第一步:教育引导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吮指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于力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异常的症状,应该以教育引导为首要方式,并注意经常帮孩子洗手,以防细菌入侵引起胃肠道感染。

第二步:转移注意力

比起严厉指责、打骂,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比如,多让孩子进行动手游戏,让他双手都不得闲,或者用其他的玩具吸引他,还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游玩,让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逐渐忘记原来的坏习惯。对于小婴儿,还可以做个小布手套,或者用纱布缠住手指,直接防止他吃手。但是,不主张给孩子手指上“涂味”,比如黄连水、辣椒水等,以免影响孩子的胃口,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多了还可导致腹泻、呕吐。

育儿

请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来表达你对“书或“读书的认识。题目和参考答案————

16、下列句子不是用感叹语气朗读的是()a.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b.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c.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d.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作文

2、以“岸”为话题

岸是水的边界,是限制,也是规则;它象征着归宿,承载着游子的思念与寄托;饱含憧憬,写满孩童的梦想与期待;它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请以“岸”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根据要求,选准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19、阅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本段表明写景的重点一句是哪一句?试用横线画出。

2、这段景物描写运用了多角度观察的方法,扣住了景物各自的特点。

描写菜畦、桑葚,重点从视觉来写,突出了它们的颜色;描写石井栏,重点从触觉来写,突出了它们的形态;描写蟋蟀、油蛉,重点从听觉来写,突出了它们的

声音;描写覆盆子重点从味觉来写,突出了它的味道。

3、描写泥墙根一带的趣味共叙述了翻短砖、拔何首乌、按斑蝥、摘覆盆子等四件事(每件事不超过6个字)

4、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是:b

a.百草园的动物五彩缤纷。

b.百草园的生活丰富多彩。

c.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d.百草园的各个角落美丽如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语言运用

6、请运用“鲜花”“掌声”“荆棘”“风雨”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和至少一种修辞方法,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要求:字数60字左右,词语顺序不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16、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两颗开花的树丁之境①两棵树高高地立在师生每日必经的路旁,一棵在北,一棵在南。

②从生物老师那里得知这两棵树叫“异木棉”。每年的十一月中旬左右,北边那棵树的枝条上最先冒出_个个青色的圆形花苞,极像小青果,然后绿叶开始掉落。等树叶差不多掉71后,似乎是一夜之间,那密密麻麻的小青果全部炸裂,呼啦啦全绽放成了密密匝匝的耀眼灿烂的花。青色如铜铃的花托里伸展出五片纤长稍稍翻卷的花瓣,花瓣粉如胭脂,向基部渐变为金黄或白色,查阳光下一簇簇相拥绽放,把整棵树鉴扮成了披着云霞的仙女。这冬日里开花的树,一下子点亮了整个校园。

③每年一入冬,在满园墨绿色中立着的这棵盛放的绚烂花树,勾起了多少人内心关于唯美、浪漫、梦幻的想象。

④每天早归的学生,晨扫庭院时,也忍不住驻帚而立,凝视这晨光中一树粉艳,然后开启诗与远方的遐想。

⑤陪伴学生晨读的老师,也忍不住对着窗外浓绿中的那一枝枝粉色微笑,觉得一切都那么美好。

⑥午间散步的老师们,更是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然后在朋友囵里晒这个校园的美好。

⑦因为关注,大家很快发现了两棵树的不同。

⑧北边的那棵满树繁花,南边的那棵绿叶满枝。于是在赞叹辉煌灿烂的同时,自然也有了质疑与抱怨:同时移栽而来,同一品种,南边的那棵异木棉怎么迟迟不开花啊?站在如此美的同伴旁边,怎么看都觉得它灰头土脸的……

⑨是啊,为什么南边的那棵不开花呢?是它不够努力吗?我也在寻思。还是生物老师告诉了我答案:北边的那棵三面无遮挡,从早上就开始接受冬日暖阳,一直到下午。南边的那棵刚好位于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夹角处,只有中午能短暂享受一下阳光的抚慰。原来是位置的不同,导致了这两棵树的不同,一棵花期绵长,一棵花期短暂,一棵花密色艳,一棵花疏色浅。

⑩果真这样,两周后,南边的那棵树开始开花了。一个月后,北边那棵仍繁花满埠时,南边那棵已凋零殆尽。这是很残忍的现实,也是很真实的生长规律,虽不忍,但也只能面对。

那天放学后,一对夫妇来拜访我,他们充满期待地希望我能给他们开一剂良方:“老师,我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什么成绩还是不能靠前?”我知道那个孩子真的很努力,一篇作文他可以修改很多遍,虽然进步很大,但离那几个才子才女学生的文章还是很遥远。我还知道,他画的漫画很好看,他的歌声很好听。我很想把他的父母叫到窗前,给他们讲讲窗外校道边那两棵开花的树的故事。但终觉这样过于残忍,遂放弃,又开始说一些言不由衷地善意谎言。

这个古老的园子,一年又一年,送走一届学生又迎来一届,在这来来往往的生命里,必然有繁花似锦的,也必然有默默无闻者。为什么园子里这两棵异木棉一定要同时开花同时凋零呢?为什么要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孩子呢?没错,我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但我就不能不开花只长绿叶吗?况且开不开花,都不能影响我成为一棵巍巍然而立的大树。

开花的固然值得称赞,不开花的未必不在努力。我们在盛赞“成功”、“成才”时,千万不要忘了每个生命各有其特殊的价值。每一个竭尽全力去追寻和实现自己独特存在价值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选自《青年文摘》2020年第6期(半月刊)

1、阅读全文,概括两棵树的不同之处,并说说作者由树及人表达了什么主题?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妙处。

盘鱼虫铜铃的蕉托里盟展出五片纤长稍稍翻鲞的花瓣,花瓣粉如胭脂,向基部渐变为金黄

或白色,查阳光下一簇簇相拥绽放,把整棵树整扮成了披羞云霞的仙女。

3、阅读第⑦段,此句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第⑩段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5、阅读第两段,联系自己学习生活,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品读家书

①在我看来,家书是所有文体中最纯粹的。我喜欢纯粹,所以我喜欢家书,因为纯粹本身就是一种魅力。

②记得小时候,家中墙上挂着一幅工笔小楷写就的条幅:“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虽不能全部领会其中的意思,但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一直能诵记在心。上学后才知道这是《朱子家训》,为清人朱柏庐所写,以寥寥数百字精辟地总结了古代治家之道,问世后即成为书香世家和官宦商家端正家风、振作家声的范例,堪称古代家训的经典。虽然治家之道对一个初涉尘世的少年来说未免遥远了些,但其中一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却足以警示我一辈子。

③家训只是古代家书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古代家书则晓之以理,娓娓道来,劝戒子孙为人处世之道,治家守业之理,做一个符合儒家伦理规范的谦谦君子。父辈们总是用丰富的生活阅历、沧桑历尽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但不经意中,家书却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即使是今日翻开阅读,仍觉熠熠生辉。

④晚清名将曾国藩虽然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却深谙“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的道理,其留下的家书家训,论文论学,修身修德,因其“教子之道”,曾家代有人才,子辈有外交家曾纪泽及算学家曾纪鸿,孙辈有诗学家曾广钧,曾孙辈则有教育家曾宝荪。一个著名家族的兴盛绵延不能不说有家书的惠泽贯穿其中。

⑤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下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其声殷殷,其意绵绵,其情拳拳。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的《傅雷家书》曾先后再版五次,重印19次,累计发行超过100万册,数字虽不能说明太多,但时间足以证明一切:《傅雷家书》自问世以来已畅销18年。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不知道天下有多少曾经的子女、现在的子女和将来的子女受益于这个亲切而严厉的父亲!

⑥家书的教益固然让人称颂和受益,其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近世里,沈从文的结发妻子张兆和手捧数百封家书,感喟涕流:我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现代诗人柳亚子在写给夫人郑佩宜的信中,从饮食起居到锅碗瓢盆,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其情深切,感人至深。

⑦家书因其亲切自然而更能贴近读者的心灵,其对喜怒哀乐,衣食住行的平常生活的描述与记录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家书里的文字是那么地灵动而饱含深情。随意走进一个章节,家书里的情节都是那么生动感人;随意从一个章节出发,都可以轻松地“链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场景中来。

⑧对一个家来说,家书是一条纽带;对我来说,家书就是一处磁场,磁心所在是我阅读的方向。

1、文章第④、⑤段能否对调一下顺序?为什么?

2、综观全文可知,作者喜欢品读家书的原由是:

①家书是所有文体中最纯粹的,而我喜欢纯粹;

②家书的教益让人称颂和受益;

③家书蕴含的真情打动人心。

3、第⑧段“家书就是一处磁场,磁心所在是我阅读的方向”的含义是什么?

4、阅读下面一段链接材料,结合选文第⑤自然段,谈谈你的理解,80字左右。

我爱你,真想变作一颗吉星,高悬在你头顶,帮你化掉风雨,让和风丽日一直伴你前行。但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对不起,儿子,我也不会这么做。为什么?因为我爱你,因为那样的话,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苍白的、弱小的,至多不过是一条缸里的鱼,盆里的花,挂着铃铛叮当响的宠物。这样的话我会感到羞愧的,因为你真正失败了。你可以失败,但决不能这样失败,竟然是被太阳晒死的,是被海水咸死的,是被寒风冻死的。作为男人,这也许是莫大的耻和辱!

--节选自《朗读者》麦家致儿子的一封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解答题

20、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选段后面的问题。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1、为以上选段填上适当的动词。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本段。

3、运用以上描写方法,描写班级热闹的大课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1、秋日笔记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早晚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轻挥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出它青绿、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俯爬在叶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这时你不由不去惊叹。

一点点秋风掠过,它细长而微微泛红的触角呈外八字轻轻舞动了一下便一动不动了。

然而,秋天来了,寒意在一点点加重,这只金铃子,也许正是受不了这渐重的秋风才从山坡上一步步撤离的吧。

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

十分钟过去了,我去看它,它伏在那里一动不动。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去看它,它仍伏在那里一动不动。三个小时过去了,我去看它,它还不声不响地伏在那里一动不动。

此时,我才看清,它有一对圆圆的泛着红光的眼睛,背上披着的绿色羽翎近乎有身材的两倍长。长衣托在身后,极像一个滑稽演员穿了件很不合身的蓑衣在观众面前表演。羽翎与身体的接合处,有一道极具装饰意味的褐色细线。

此后,直到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一下,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叶片上几只针尖大小的虫子被惊吓得不知所措地跑来跑去。

晚饭后,我去看它,它已从花叶的一端移向了另一端。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渡过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它靠近,它便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无莫名的滋味。不是心与心的惜惜相怜,也不是杞人忧天的自作多情,更不是……我知道,我体内沉默已久的一根神经在那一刻突然就如同笔碰到纸而找到了一千个诉说的理由。

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对秋寒的逼近,这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一旦发声,那便是对生活的歌唱),它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由间给这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样轻易地登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

(节选自《散文》20

08、

2、(

1、文章第五段引用了《诗经豳风》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2、下列文字形象生动,请从语言角度加以赏析,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

3、从金铃子开始的“造访”到后来义无反顾的逃离,你有什么感悟呢?

4、文章最后一段话蕴意深刻,结合全文,说说这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