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长征》读后感800字】王树增《长征》读后感
日期:2020年06月21日 分类:优美句子
王树增在《长征》中,为我们大家描绘了那段斑斓宏大的历史。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王树增《长征》读后感供大家参考选择。
王树增《长征》读后感
最近读了军旅作家王树增所著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使我对“长征”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那是红军是党的一次伟大的壮举。
毫无疑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远征。它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之中,各路红军长征结束后减员都非常严重。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
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长征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数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上。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惫、劳顿和生存条件的匮乏,行走在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路途上?
一九八一年,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访华时,带着他的家人进行了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走上了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走过的路。他后来说过“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的多。”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
长征的胜利是信念的坚持。当安静的夜空被炮弹划破,信念是反击的长枪。长征途中过湘江、渡赤水、爬雪山、走草地,处处透着死亡的威胁,可是红军战士从不退却,是什么让他们做到这些的呢?信念!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是有了这盏不熄的灯来照耀我们的人生,照耀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长征能取得伟大的胜利不仅要有信念的支持,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身处新时期的我们年轻一代,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应仅仅是口头上的颂扬,还要将其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使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长征虽然艰苦,但全体红军指战员却很乐观。新时代中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就要始终保持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遇到一些困难算什么,跌倒了,站起来,要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概。
在中学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学习长征精神,理解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尤其重要。虽然我们当代中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等多种挑战,但我们应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勇敢地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积极进取,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自我成长和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王树增《长征》读后感
自幼就与红色经典名著有着不解的情结,利用再次拜读了由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呕心沥血精心打造的红色经典巨著《长征》,书中以50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难卓绝的各个细节。
一滴一滴的泪,像蒙蒙细雨一样,洒落大地,眼前闪过的画面让我永无难忘,那是一场奇迹的话剧,那是一篇难以忘怀的历史纪录,那更是一段辛福而痛苦的记忆!当我合上《长征》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原来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根植于我的心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令人神往,最能影响世界前途”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是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履盖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中央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放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同心同德、众志成诚征服了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是的,纵使装备极其简陋,给养严重匮乏,环境殿堂艰苦,数十倍敌军前堵后追,但中国……人却没有屈服和害怕;没有埋怨和叹息;没有懦弱和退缩。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这中的历史重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历史的英雄史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虽已过去,但在国际形式日益紧张、天下尚未太平的现状下,我们依旧更需要虔诚的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先辈长征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列宁说过: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
“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就应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在学校我们应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孜孜不倦的学好每一科知识,用科技来强国,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列。
毕竟,任何辉煌的业绩都需用努力去创造,我们应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皮带”、“嚼草根”的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挑战命运的精神中学习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精神,无怨无悔的气概,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而知识就像满目琳琅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如徐霞客历经千辛万苦终完成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就像司马迁饱受屈辱终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像梵高孤独贫穷一生却为后人留下价值连城的作品;就像贝多芬双耳失聪却抚着琴键谱出优美的惊世曲调。
身处太平盛事,想想那些为了后来者的幸福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的长征英雄们,我们还有任何理由和资格去埋怨周围的一切吗?
历史的身影渐渐远去,此刻重新聆听《长征》的故事,感受长征先驱们创造的辉煌,体验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为使命不惜一切的精神,感动之余无不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崇敬,同时也对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到更神圣和光荣。
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双手虔诚的捧着《长征》这部卷帙浩繁的经典名著时,才恍然体悟到那段血风腥雨史告诉我们,其实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也有荆棘丛生,要想人生美丽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人生的道路九曲十八弯,布满了荆棘,但成功者总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旅途,用坚强忍韧的毅力开辟通向辉煌的康庄大道。
王树增《长征》读后感
王树增在《长征》中,为我们大家描绘了那段斑斓宏大的历史。中华儿女为了反抗强暴、寻求民主自由、探索国富民强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在最艰苦的地方,遇到最复杂的危险,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中国人立身安命的高耸的脊梁。他们以惊天地泣鬼神的雄伟气魄,旨在圆百年国人摆脱苦难屈辱历史、振兴中华的强国梦,唱响了一曲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交响乐。
从红军领袖,到各级将领,再到普通一兵;从革命勋臣,到巾帼英雄,再到阳光少年,作为红军长征的参与者,他们用最坚强的人类意志,架构起最雄伟最坚固的信仰长城,为了国富民强,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民能够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向着一切反动势力发起自己不屈服的反抗,将革命圣火的种子播撒在大半个中华大地上,中国脊梁的形象因此而更加高大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