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句子

引号表示反语的句子|反语的句子(3篇)

日期:2020年06月12日 分类:优美句子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反语的句子(3篇),供大家参考!

反语的句子(3篇)

反语的句子1

1 . 你吃饭真快啊,都吃了1个小时了。

2 . 你吃得真快,吃了一个小时还没吃完!

3 . 就你会吃,第一个来的最后一个走。一样饭菜你也不放过。

4 . 他幽默地说:既然教练不在乎,我也就不放在心上,顺其自然吧!

5 . 妈妈说我们家有个淘气包。

6 .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於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7 . 教育局长说要把不达语文基准的教师调任为图书馆主任,果然够勇﹗

8 . 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9 . 妹妹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高傲自大。

10 . 鹅吃饭的时候,非得有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11 . 你这个小淘气,真是世上难有的调皮鬼。

12 .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3 . 中国上世纪军阀混战时期,人命比纸薄,各类御用文人犹不辍笔耕,积极抚慰群众。

14 . 他真不怕难为情!

15 . 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16 . 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17 .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8 .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19 .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20 .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反语的句子2

反语,修辞的一种,通常叫做说反话,修辞学上又叫做倒反。运用了反语修辞的句子,作者实际想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是截然相反的:想贬则褒,欲褒则贬。因此,它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是打击敌人、教育同志的有力武器。

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晏婴,常用反语劝谏景公放弃一些错误的决定,收到其他臣子直接劝谏所达不到的目的,如:

景公因所爱的马暴病死而欲杀马夫时,晏子并没有直接说马夫罪不该死,而是上前数马夫之罪,说他该死。原文:“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一杀公马,使公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当死罪三也。” 译文:“ 你的罪行有三条:景公要你喂马而你让马死了,是判处死罪的第一条;你所饲养死的马又是景公认为最好的马,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二条;使得景公由于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了后,必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了后,必定轻视我们齐国。你饲养死景公一匹马,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三条。” 这样的反话,敲醒了景公,使得景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擅用反语与敌斗争,无论是他的杂文还是他的散文,反语随处可见。如:

《“友邦惊诧”论》一文中,他在揭露国联罪行,斥责他们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同伙,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后台,是中国人民的死敌之前,先用了“好个‘友邦人士’”的反语,以正说反,激愤、讽刺之情溢于言表。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他写道:“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反文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括号中的词语以正说反,是对反动派凶残本质的揭露,也是对他们的野蛮、愚昧和麻木的绝妙的讽刺。

而《藤野先生》一文中,上野的樱花下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一词,以正说反,则是讽刺了那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丑态。

博海中遨游,前不久有幸结识了博友天涯默客,这是一个“化笔为剑,剖恶刺丑”的侠客,这是一个“没有能力忧国,那就忧民”的志士!他的时评杂文中,同样多用反语修辞,有力地揭露、讽刺了种种腐败丑恶现象。如:

他在《如此“礼让”,甚妙》一文的结尾,连用“如此礼让,甚妙”的反语,有力讽刺了济南质检和工商部门互相推诿、不作为的工作作风。

他在《哀乐,收的什么费》一文中,以“好一把‘正义’的屠刀,开始毫不留情的挥向死人了”的反语,嘲讽了中音协决定要向殡仪馆收取音乐版权费的不人道做法。

《人格,能保证什么》一文中,他运用反语“好一个‘以局长身份、以党性、以人格’的担保!身正不怕影子歪,既然有此拍胸脯的凛然,何必让执法录像‘犹抱琵琶半遮面’呢?我不清楚,有‘选择性的录像’是为了什么,是不是这种选择只有一个目的:凸显‘不法分子’的嚣张,标榜执法人员的‘大无畏’的英勇气概?鼓掌,为执法者,他们又一次成为公众眼里的英雄”, 揭露讽刺了城管执法者的粗暴和行政执法局长的不公正不认错。

《月阻99批考察团,说明了什么》一文中,他运用反语“月阻99批考察团,令人振奋的消息,让人拍案称绝的消息,谁说我们的监察部门监督无力?谁说我们的监察部门没有认真行使权力?看看,成绩摆在眼前嘛!我开始忍不住沸腾的热血,向那些炮轰温州官员的网友、媒体表示愤怒!总在这个时候看不到人家的成绩,难道这些成绩还不能取代不小心漏网的错吗” ,讽刺揭露了监察部门抓小漏大的丑行。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不说一个人“傻瓜”,而说他“真是一个宝贝”;不说“你这个笨蛋”,而说“你真是太聪明了”;不说“你说得太不像话了”,而说“你真是妙语惊人”。这些反话的效果,则比正面指斥人要委婉得多了。

总之,反语是语言艺术中的迂回术,它可以比正说更有力量,它也可以比正说委婉而让人易于接受。对此,您了解了吗?

反语的句子3

关键词:反语;区分机制;语用成因和功能;理解;质量准则;礼貌原则 关键词 1.引言 人类对反语(Verbal Irony,本文的反语指的是话语反语)的研究由来已久,多少 世纪以来一直倍受人们关注。现已成为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众学科感兴趣的 课题研究之一。语言学范围内对反语的研究迄今已产生了近十种理论(涂靖, 2004)。如:Grice 的经典理论,Attardo 的关联不合适理论,Sperber&Wilson 的回应论,Clark &

Gerrig 的伪装理论,Clark 的共同伪装理论。可是由于反语 的认知、理解、生成的复杂性和研究的角度与方式不同,以上理论都不是一个完 备的理论,其解释力度也不够。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反语进行动态探讨,试图以 隐性展示理论(Utsumi,2000)解决反语的区分机制问题,并同时运用语言顺应 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Verschueren,1999)的观点对反语现象 的成因进行分析。另外,本文还将探讨反语的理解及其语用功能。

2. 传统反语理论的弊 端 “反语”,顾名思义,就是指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字面上与他想要说的恰恰相反。

明知某人把事情办得一团糟,却说“You have done a good job.”明知一天事 事不如人意,却说“You had a nice day.”(何兆熊,2000)。根据 Grice(1975) 的合作原则,交际双方要达到交际成功,言者必须遵循四条准则:所提供的信息 量要充足、真实、切题、简明扼要,无歧义。如果要达到特殊交际目的或意图, 就必须违反这些准则。反语是一种修辞格,其目的是通过使用比较含蓄的表达方 式、词语本身浓厚的褒贬色彩和语境来达到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从而达到 特殊的表达效果。要表达反语的修辞效果和交际意图,就必须违反“质准则”。 如:。明知某人把事情办得一团糟,却说“You have done a good job”但是反 语不一定都是“违反质准则”例如:

(1)(杰克家发生火灾,损失惨重,好友打电话问他情况怎样,他说:)“小 事情而已”。

(2) (某人经常炫耀自己知识渊博, 对他说, “你真是才高八斗, ) 学富五车。

” (1)和(2)并未违反“质准则”表示相反的交际意图, (1)是低调陈述, (2) 是夸张。

违反质准则既不构成反语的必要条件也不构成反语的充分条件 (刘光正, 2002)。违反其他三准则同样可以产生反语。而且,反语也不是简单的正话反说 或反话正说。经典理论(Grice ,1975)解释不了 1)言者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的交际意图;2)不能区分反语和非反语。例如:

(3)You are the cream in my coffee.(Grice,1989:34)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解释:反语和隐喻,分处两个认识阶段:

a. <第一阶段》:(隐喻)You are my pride and joy. b.<第二阶段》:(反语)You are my bane. (曹佳,吕一行,2004) 回应论(Sperber&Wilson,1981,1992,1995)仍然只是能解释部分反语现象, 没有提出反语和非反语,而且反语者在回应的掩饰下远离了话题内容。如:

(4) John : Tom: Hmily broke your vase. Oh, I like that! 在(4)中,我们无法找到明确的回应出处,也就无法用回应理论来解释。

(5)课堂上,杰克在开小差,老师叫了他几次他都没听见,于是便问玛丽,玛 丽说:老师让你站起来。

在(5)中玛丽回应了老师的问题,但它不是反语。

伪装理论(Clark &

Gerrig,1984)则未指出反语的本质和区分机制而仅是从心 理动机的角度来解释反语的生成。如:

(6)甲对乙说:丙真是个大好人啊! 乙知道丙其实是个阴险狠毒的人,但他不一定会认为甲是故意说的。

共同伪装理论(Clark,1996)也未提出区分反语和非反语的机制以及其提出的 共同伪装预设在多数情况下不合适(刘正光,2002)。 3.反语的区分机制 以上说明了传统反语理论的不足与弊端, 它们都未指出构成反语的条件及怎样区 分反语和非反语。Utsumi ( 2000) 提出了隐性展示理论。他认为够成反语的前 提条件是反语环境。假设在话语出发之前有时间点 1 和时间点 2,反语环境由以 下三种状态构成:

A. 言者在时间点 1 有一种期待或意图; B. 在时间点 2 时言者的期待或意图落空(期待或意图与现实形成落 差); C. 言者对期待或意图与现实的落差一般会产生否定的态度,如:谴责、不满、 失望等。

( 7 ) (一个项目正在招标,而老板又很想做这个项目,于是派了公司里的谈判 高手杰克去竞标,没想到他不但没竞标成功反而搞砸了,老板非常生气的对他 说:)你干得实在是太漂亮了! 在(7)中反语发出者(老板)期望杰克竞标成功,可是杰克不但没成功反而搞 砸了使老板的期望落空,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老板对杰克感到失望、生气或愤 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