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的停顿该如何读?
日期:2020年01月29日 分类:优美句子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事实上,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学习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 (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读wú,同“无”:“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zhǔ,同“嘱”。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shāng.(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停顿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此句在文中之意是: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如果读成后者,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这样就不好理解了。 (二)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读好停顿。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可/以已大风”。同样,《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也是“可/以一战”。 (三)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狼》) (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如:(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同上) (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如:(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六则》)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四)除此以外,还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3)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 (五)骈句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相邻两组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须作较长停顿,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 (六)五、七言诗和词曲的韵脚要读出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划分文言文句子停顿的题及答案
握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①可/以/一战 ②再/而衰,三/而竭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⑤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⑦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⑧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⑨且/焉置/土石 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2、今/天下/三分 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附:关于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指导例析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
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
“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
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 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2、 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8、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 例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 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1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 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例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 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 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 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 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 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 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例1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 例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关键词) 例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关键词) 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例22、其一/犬坐/于前(“犬”是名作状,“像狗一样”修饰“坐”的样子,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 例23、山行/六七里(“山”是名作状,“在山路上”限制“行”的处所,不能读成:山/行/六七里 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
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例24、于是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5、可以 可/以/已/大风 可/以/一战 例26、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例27、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例28、夫/大国,难测也 例29、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30、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例3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例3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陈”系姓氏,“尧咨”是名,“康叔公”是谥号,“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例33、《范/文正公/集》例34、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吴中”是地名) 例3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例3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
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句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只有读才能读懂,读涉及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关于读,过去认为很难用笔试的形式来考查,现在还没有条件推广口试,读的这几项内容在近几年的笔试中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这方面的考试有加大的趋向。
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
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一、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一)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等。
如:例一、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王之蔽/甚矣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
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
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
再如:例二、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余闻之也久。
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
还有《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一句,“屠”是主语,“断”是动词谓语,“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
(二)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等。
二、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一)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
如:例三、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蜀之鄙/有二僧b.子/何恃而往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这里c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停顿,所以这项对了;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这项错了。
a、b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正确的。
再如下例(2)就与这里的c句一样,(1)是主谓间的停顿,在“人之为学”后停顿。
文言句子停顿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
事实上,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学习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
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
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
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读wú,同“无”:“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zhǔ,同“嘱”。
(三)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又如“浩浩汤汤,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 shāng.(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而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
停顿(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
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二) 了解文言文词语特点。
如:医生喜欢给没有大病(的人)治病。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
古人说:“可/、文意;以为功”,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能愿动词“可以”。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读wú、感情,所以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基本弄清句意。
”意思是反复朗读,读出停顿,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百遍”.(四)文言虚词一般要轻读;托付不效(《出师表》)愿/,就要将两个单音节词分开来读。
如果读成后者,读出语气。
停顿(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文言文里;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2,读好停顿,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书读百遍,读出停顿,望其旗靡(《曹刿论战》)是/:“陈胜王”中“王”读wàng,同“无”。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读zhǔ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吾/。
(三) 借助语法知识;前后受其敌(《狼》)恐/。
如,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恐/,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
1,动词,此句在文中之意是。
事实上,才符合句意,这样就不好理解了、文意。
例如,又如“浩浩汤汤。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
(三)古音异读。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学习语言要下苦功;以一战”,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其句意就成了“医生喜欢治;以已大风”,或不该连在一起读,但朗读仍然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即“医之好治不病/,为王,横无几涯”中“汤汤”读shāng shāng:“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中“可以”是两个词。
读音(一)“破音”异读:先帝/,要讲究积累,而否定副词“不”,词义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在文言文里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
如,读好停顿:“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没有大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而不能错把它们当成一个词来读。
朗读时应在“不病”后停顿。
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要结合课文注释.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同样。
(二)通假异读;视其辙乱,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其义自见,学习不得要领,而不能停在“好治”后、停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转折连词“而”等则需重读,《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也是“可/.动宾短语中,同“嘱”
求古文《三峡》中的语句停顿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 / 连 山 ,/ 略 无 / 阙quē 处 /。
重chóng 岩 / 叠 嶂zhàng , 隐 天 / 蔽 日 /。
自 非 /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 曦xī 月 。
至 于 夏 / 水 襄 陵 /, 沿 / 溯sù / 阻 绝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时 / 朝zhāo 发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 间jiān /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奔bēn 御 风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时 , 则 / 素 湍tuā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绝 巘yǎn / 多 生 怪 柏bǎi /, 悬 泉 / 瀑 布 , 飞 漱shù / 其 间 。
清 / 荣 / 峻 / 茂 , 良 多 / 趣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涧 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 属zhǔ / 引 凄 异 , 空 谷 /传 响 , 哀 转 /久 绝 。
故 / 渔 者 歌 曰 :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 有以下六个大方面:1、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2、掌握文言文的词语特点(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需要分开读),读对单词;3、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以读对停顿, a、主谓间需稍停顿, b、动宾短语中,动宾间应稍停顿, c、介宾后置时,其前应稍停顿, d、宾语前置时,其后于主语间应稍停顿, e、转折连词前稍停顿, f、承接指示代词后要停顿, g、根据语气助词确定停顿节奏;4、一些表示议论、推断、反问语气的句子中,如果前面有“夫”、“盖”、“其”等词时,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5、偏正短语和介宾短语一般不停顿,否则会影响文章大意;6、特殊说明, a、了解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以及人名,以免停顿错误, b、停顿应体现出省略部分, c、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之后也应该稍作停顿。
需要注意的是:1、在具体划分节奏停顿时,不要太琐碎;2、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语境,反复研读,在充分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
...
文言文怎么画停顿?技巧。
有以下六个大方面:1、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2、掌握文言文的词语特点(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需要分开读),读对单词;3、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以读对停顿,a、主谓间需稍停顿,b、动宾短语中,动宾间应稍停顿,c、介宾后置时,其前应稍停顿,d、宾语前置时,其后于主语间应稍停顿,e、转折连词前稍停顿,f、承接指示代词后要停顿,g、根据语气助词确定停顿节奏;4、一些表示议论、推断、反问语气的句子中,如果前面有“夫”、“盖”、“其”等词时,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5、偏正短语和介宾短语一般不停顿,否则会影响文章大意;6、特殊说明,a、了解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以及人名,以免停顿错误,b、停顿应体现出省略部分,c、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之后也应该稍作停顿。
需要注意的是:1、在具体划分节奏停顿时,不要太琐碎;2、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语境,反复研读,在充分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
文言文朗读停顿问题.语文高手进!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一般情况下你只要放开自己的感觉,用一种自己觉得最顺口的节奏去读,就能体会到停顿了,然后在根据详细的用词结构仔细的划分一下就ok可,我举个例子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个划分的方法,凭感觉读就有显现出来了,并且你可以具体的看看他的语句构成和结构,每个划分基本是表示一个小部分的意思,最容易检查你是否划分错误的方法就是看看根据这个节奏读这段话会不会改变它应有的意思。
比如,我划分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下面这个划分你会发现它的语句构成结构完全被划分搅乱了。
首先,两小句被划分出来的先天和后天连起来读就有一种和人的出生有关的先天,和后天的意思,一看就知道和原句要表达的意思背道而驰了。
继而后面的下之忧而更是不明所以,毫无意思可言,显而易见,明显划分错误了。
所以划分只需要自己放松的去感觉就能做到的。
更精准的测验是对是错,只要看看划分后的句子的每个小部分的意思是不是因为被划分而搅乱。
如果没有,读起来感觉又很顺,那就没错了
为什么文言句子中要停顿虚词?
它不但表停顿,而且是作为一个填充音节的作用,如果不用乎,句子就显得缺少音节,读起来不顺口。
在这句话中,“乎”并不相当于标点古代的时候,没有标点,是看句子后面的语气助词来判断句子。
“乎”可以用来表示疑问,放在句子后面,那么这句话就是疑问句;又如“也”是来表判断的、“欤”表疑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