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日期:2020年01月15日 分类:优美句子
总体思路: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起步阶段,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作文,更不可能只是通过写法训练(比如列题纲,审题,范文引导)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训练,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再加上一二年级几乎没有正式训练过,所以,要从句子入手,先把句子写好,再写好段落,然后再写好一整篇文章.另外,训练还要注意分散.不能指望几堂作文指导课就能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还要把训练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之中,通过领悟、欣赏、积累、观察等训练,把学生的作文基础打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生动具体;什么的样句子才是生动的句子,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领会把句子写生动具体的方法;(本节课,具体要求能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方法把句子写清楚;并且明白,要把句子写具体,还要学会仔细的观察,找准特点才行,至于想像,感受,是以后训练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学会欣赏句子,打好作文基础.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想写出好文章吗?文章是由一段一段组成的,段是由一句一句写成的,所以,把句子写好,是写好文章的基本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句子写得具体而生动.二、领会句子的具体与生动.(一) 课件演示,出示句子.⑴春天,柳树舒展开了枝条.⑵春天,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⑶春天,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二)比较领会
①第一句和第二句比较,写出了柳枝的哪个特点?(颜色)
② 这两句哪一句优美?(这就是生动.)板书:生动就是句子写得优美.
③ 第二句再和第三句比较,哪一句更优美?对极了,是第三句,那么,这一句怎么就比第二句优美了?(学生能答出用了比喻句)小结板书:可见,用比喻句可以把句子写得更优美啊!再举几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句子的作用.
④再想想,第三句,除了写出了柳枝的颜色外,还写出了柳枝的什么?(飘动的样子),对啊,他把柳枝飘动的样子也写出来了,这就是具体.板书:具体就是能写出事物或人更多的特点.
⑤再看看第二句和第三句,而且还把叶子当人来写,这就是另一种手法——拟人.小结,可见,要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就要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方法,这样,句子不但生动,而且更具体.不过要写得具体,可得仔细观察哟!不仔细观察,是写不具体的.
3练习巩固:把下面的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出示课件)
(1)树上结了好多苹果.
(2)他有两条腿.
4评比激励
5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生动就是句子写得优美.具体就是能写出事物或人更多的特点.
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
提到作文,无论是学生,教师也感到十分困惑。
即使是一个写作能力非常棒的老师也不一定能把学生教成一个写作能手。
于是教师用尽各种方法来让学生“爱上”写作,但是我们都知道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内心常常是厌恶的,没有几个是主动去动手写,可是慑于老师的威严,学生只好把写作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凑合着交差算了。
老师在批改时也越来越阅不下去了。
看到后来,就索性打了一个大大的“阅”字,算是批过了。
我深知:这样的做法对于学生是无益的,收效甚微。
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把这失败的习作变为有效的自主行为呢?从教几年,我对指导学生写作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 丰富学生的词汇词汇是作文中塑造形象,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材料。
词汇丰富,表达时就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生动、优美感人。
小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归根到底是缺乏词汇的缘故。
例如,描写人时,总是“粗粗的眉毛,大大的眼睛,苹果脸,两个辫子真惹人喜爱”等。
这样,写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没有特色。
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一条就是丰富学生的词汇,指导他们随时积累优美的词和句。
为了提高学生怎样运用词汇使文章更生动的意识,我在作文前向他们提供可能运用到的优美词句,为他们提供练习运用的机会是有效的办法。
例如,针对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只会翻来覆去运用几个词的情况,教师可把有关描写五官、头发、眼神、笑容、姿势和风度的词语摘录下来,抄写成“人物外貌描写词汇表”,供学生选用。
如:文质彬彬、身躯挺拔、憨态可掬、蓬松而凌乱的头发、疲惫而憔悴的脸等等。
二、 观察与想象,让形象富有生命力。
在一篇文章里,形象是否饱满,归于作者在脑海无数次的想象,再想象,再创造。
所以,形象无疑是创作的灵魂。
那么富有生命力的形象来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细致与否,决定着文章是否能写得生动。
比如,有的学生写自己养的小鸟,他只是写道:“我家买了一只小鸟,小鸟真好看,我真喜欢它,它看上去很有精神,它很会吃食,我真喜欢它……”写到这里,就写不下去了。
我告诉他,在观察的时候,要多问几个“怎么样”。
同时让他放学回家再去观察。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不仅重新观察,而且边看边想,“小鸟真好看”,怎样好看呢?紧接着写“它看上去很有精神”,他问自己,“它怎样有精神呢?”“它很会吃食”,它怎样会吃食?对于这几个问题,他都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这样的指导很得法,使孩子的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中领司到了带着“怎么样”的问题去观察、去想象的方法,如果再经过若干次类似的训练,他一定会掌握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每一个人,自他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
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自懂事以来,他们经历了多少事,认识了多少人,见到了多少景……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作品。
如在利用拟声词写一个场景的习作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片段,如听听大自然中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然后以“你觉得春雨有趣吗?”引导学生谈雨,学生把对雨的体验一下子化作了带有情感色彩的言语:“春雨有趣,那细细的雨丝,一根根的,那么长,那么柔。
”“那声音淅淅沥沥的,真好听。
”面对春雨的唤醒,学生的想象丰富又得体:沙沙的雨声像美妙的音乐,像小蚕吃桑叶;春雨像丝线,细细的;像秀发,密密的;像蚕丝,柔柔的;春雨中,麦苗换上了绿装,青蛙唱起了歌儿……生活体验一旦被激活,学生就会乘上想象的翅膀,精辟的话语便会脱口而出,奇妙的句子自然会涌于笔端。
三、 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感人。
小学生是能够掌握一部分修辞方法的,虽然有些是无意想象的结果或过去学过的词汇的重现,有些则是有意的精心设计、精心运用。
一般来说,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无意地、形式地、经常地运用修辞,到高年级时可以引导他们走上有意地实际上地运用的道路。
为促进学生运用修辞的有意性,我努力培养他们生动运用修辞的意识,也就是说要培养他们认真考虑表达效果的习惯。
文章是给别人看的,因而表达效果尤为重要。
只有随时想到自己该怎样更好地去表达,才可能去设想,笔下的意境,创造有关的形象,最终也才能有意地选择适宜的修辞的方法,对修辞进行实际上的运用。
不管哪一种修辞手法,学生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际运用才能掌握,单从书本上是难以学会的。
如果学生具备了理解某种修辞表达的知识经验,也能进行相应的想象,体验到这种表达方法是美的,是生动的,那么就为自己掌握这种修辞奠定了基础。
还必须进行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训练——结合自己生活的情景,选择背景,根据眼前的形象、创造新的形象,然后根据一定的修辞格式,进行语言描述,这样才能算实际运用了某种修辞。
再经过若干次的训练、巩固,最后,学生就能掌握这种修辞手法。
如:描写“小草”时,可以说;小草穿上一件嫩绿的衣裳,光彩照人,真好看。
这样,整个句子就生动而有趣。
四、 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指导《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教学反思过去的作文教学实在是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认为想象是空洞的、虚构的、不切实际的,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多少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学生写不好作文,很大的因素是不敢想象,不会想象。
他们的想象往往被教师的主宰所压抑,其实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喜欢想象中的事物,想象能丰富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
有自由的想象才有自由的表达。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呢? 1、观察是前提,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归宿。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观察是最根本的。
没有观察就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的素材。
如写柳树,学生是有观察基础的,否则学生就不能表现出那么大的激情,说出那么多的感受。
观察不仅让学生眼看、手摸、耳听,最重要的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既抓住现象又抓住本质。
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念需要相互的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弥补,所以“活动性”是教学的核心。
活动包括外在组织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组织活动指:参观、访问、游戏、讨论、表演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指:比拟、想象、、自我对话等。
活动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有活动就有体验,体验是自然生成的,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所以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有独特的语言表达。
如学生可以把雪花看成是翩翩的蝴蝶,看成是眨眼的星星,看成是妈妈的笑脸,看成是童年的梦。
2、互动合作,不拘一格,口语表达。
过去的教学是单一的信息交流,学生只有听教师的,现在主张信息的立体交叉,学生要全员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是学生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生语言的表达要口语化,平时怎么说就让他们怎么说,甚至方言土语也可用,只要是对方能听明白表达的意思就允许。
要把作文看成是对话交流的过程。
4、教师调控,创设情境,渗透写法。
学生作文自由不等于没有教师的主导,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激励,这都应是教师主导的。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不讲究作文形式不等于不渗透作文形式,只不过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写和写什么”。
使学生自我生成写作策略,这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
如何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语文中、高考,仿写句子少不了。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满意的句子呢?如果就现成的答案,只作简单分析,学生只是照搬了事;如果只告诉学生:仿写种类有命题式、嵌入式、续补式,仿句要句式、格调、修辞和主题一致,学生还是云里雾里,不会操作。
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一、训练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这符合认识规律,也适合于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句子仿写中,这种方法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1.仿单词出题内容只是单词,让学生仿写同义词和近义词。
仿词与原词的用字最好不重复。
出题可限制角度,也可不限制。
如,红—黄,蓝,紫;壮—粗、健;皓首—白发;喜欢—钟情、钟意。
2.仿短语仿写语与规定短语结构和格调一致。
这种仿写分两步走。
第一步,把单词加上修饰语、补充语,或变成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进行仿写。
刺眼红—炫目白(加修饰语)红得发紫—黑得发亮(加补充语),知音对面—琴声绕梁(作主语),印堂发亮—财运亨通(作谓语),听清弦—看知音(作宾语)第二步,直接按规定的短语仿写,仿出结构相同、词义相似的短语。
破财免灾—出钱保命;七上八下—三心二意。
3.仿单句4.仿复句在熟悉仿单句后,仿复句也就容易了。
别的要求同仿单句一样,只是注意关联词和语调要一致。
局部补充式,就是补写出复句中的一个或多个单句,要分清修辞、主题、格调和事物的特征,务必与例句一致。
特征描述与事物要对应相符,主要词语要对应,语气要一致贯通。
“书是火花,能点燃心中之火;书是雨滴,能润泽荒凉沙漠”。
“润泽”符合雨滴的特征,“荒凉沙漠”与“心中之火”对应。
全句仿照式,即仿写完整的复句。
这里要注意复句类型,关联词要一致,语气贯通,语句对称对应,至于修辞、主题和格调等与局部补充式的仿写要求一样。
原句:“他是一条大河,流动不息奔向远方。
”仿句:“他是一只雄鹰,无所畏惧搏击长空。
”这是并列复句的仿写,“流动不息”、“奔向远方”分别对应“无所畏惧”和“搏击长空”。
原句:“如果生命是树,尊严是根。
”仿句:“如果生命是水,尊严是流动。
”这是一假设复句仿写,其中修辞为比喻,关联词为“如果”和“那么”(省)。
二、仿写要由宽到严,由近及远“宽严”,指仿写的标准,就是仿写要有梯度,初仿写,标准宽些,以后逐渐严格。
“远近”,则指仿写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趣味性内容入手,仿写难度和范围渐进式上升和扩大。
1.由宽到严类似,仿句与原句结构大体相同。
如,青青的草—翠绿的树(宽)—绿绿的叶(严)盏盏灯—红色光(宽)—淡淡光(严)。
形似,结构完全相同,即词性,叠音等都相同,比类似要求更严格。
如,遥遥领先—远远超出(形容词、叠音),千山万水—四面八方(数词、名词相对)。
神似,就是仿写词句不但结构与修辞完全相同,而且格调一致,主题统一。
如,会当风发意—正遇古稀年(格调异)/恰逢少壮时(适当)。
举例:高原跑马—平川驰象(偏正式)/高山巍巍—碧水长长(主谓式叠音)。
2.由近及远比如贴近学生生活的仿写:米老鼠—唐老鸭,玩游戏—写作文。
搞笑逗趣的:按猪的审美观,我基本属一帅哥;按熊的智商,我差点是一慧妹。
——并列复句仿写你的丑和你的脸没有关系;你的美和你的心却紧紧相连——转折复句续写。
复句仿写:鼠啃铁杵—嘴上的劲;驴子发怒—蹄上的功——歇后语这类仿写:有网上用语,有调侃搞笑,学生喜闻乐见。
最后是一些名人典故、诗词名句,充满哲理,富于教育意义。
此外,仿写还要学会联想和想象,从有关材料中过滤出最恰当的内容,组织成语句。
仿写,还要平时积累好词佳句,经常留心用词对句,才不至于“词到用处方恨少”。
仿写,不是拘泥摹仿,而是仿中创意,规矩中灵动的写作活动。
怎样教学生写句子
(1)训练学生写通顺的句子《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作文称为“写话”,目的是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识字量的限制,写话训练时,要求不能过高,无论写得好与坏,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开始可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附上一两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在班上展示自己的采集、描述、审美能力,能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
例如:1小红的裙子真漂亮。
2小明很调皮。
3奥特曼真厉害。
这样简短的句子老师启发扩展如下:1小红的裙子怎么个漂亮法?漂亮在哪里?为什么会这么漂亮?2小明怎么个调皮?这样调皮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3奥特曼哪些地方厉害?再发展写两句、三句话……,然后再发展到写自己喜欢、熟悉、常见的事物。
(2)训练学生写具体生动富有个性的话由于句子上连词语,下通篇章,是学生从字词学习进入作文训练的过渡,因此,要特别重视写句的指导,让学生写出高水平的句子,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课文是学生习作最好的范本,低年级的课文文质兼美,富有儿童情趣,都配有活泼的画面,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阅读中领悟语感,用词造句。
另外,语文园地中安排了“读一读”、“背一背”等内容,应让儿童多读、多背、多记,尽可能多地积累词、句,为丰富学生的语感打下基础。
如一年级下册,课后作业《读读想想》中有这样的句子:1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2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3我们唱起欢快的歌。
这些句子很生动。
在写话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精彩片段应用于写话中,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练笔,鼓励学生把看到、听到、想到的事随时记下来,特别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
作文课《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教学设计
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不仅能帮助读者了解句子的意思,而且能更深刻地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要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就要+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一) 怎样写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事物相似的方面打比方.用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来说明、描写、叙述人物或事物,把人物、事物写得更加形象,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
小学生作文,怎样把句子写生动
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1.翠鸟掠过湖面。
2.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第2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以后,就具体多了。
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翠鸟,掠过的湖面“是什么样的”。
如果把第2句再修饰一下:“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表达的意思就更具体了。
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该修饰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以免造成重复、累赘。
例如:1.我们高兴。
2.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第2句加上了“跳起来”,就把“高兴”的结果、程度具体地描绘出来,强化了表达的感染力。
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很多,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的,有下列三种基本方法: 1.加定语。
例:队旗在空中飘扬。
“(鲜艳的)队旗在(蔚蓝色的)空中飘扬。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定语。
加上这些定语后,就知道了是什么样的队旗,在怎样的空中飘扬。
表达的意思更明白具体了。
这种练习同学们在语文作业里做过很多。
如;给下面的句子加上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①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演员们( )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②人群热烈欢呼起来。
( )的人群热烈欢呼起来。
上面句子中括号里要加的词语就是定语。
加上什么样的定语,能使这两个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 根据句子的内容,第①句可以加下列一些词语: “昨天”——说明表演的时间 “在百花剧院”——说明表演的地点 “精彩”——说明什么样的表演 “昨天在百花剧院精彩”的表演——说明了表演的时间、地点和水平。
加上这些定语以后,显然,每一句都比原句要具体。
最后一句,不但告诉了表演的时间、地点,还把表演的情况也说明了,自然是最具体的了。
如果要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白,还可以让中心词——“人群”带上递加式定语:“广场上参加活动的满怀激情的”人群…… 2.加状语。
例:弟弟跑来了。
弟弟是怎样跑来的? 弟弟(摇摇晃晃地)跑来了。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状语。
加上状语就把弟弟跑的样子写出来了。
句子就具体了。
这种练习同学们也做过不少。
例:给下面的句子加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战士们( )完成了任务。
括号里要加的词就是状语。
加上哪些词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 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可以加上与“完成任务”搭配恰当的很多词语。
如: 加上“胜利、圆满、光荣”一类的词,就能表明任务完成的“情况”。
加上“提前、超额、昨天、早晨”一类的词语,就能表明完成任务的“时间”。
加上“都、全部”一类的词,就从“范围上”表明了完成任务的情况。
加上“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一类的词语,就表明了是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任务的。
总之,不管加什么词语,只要与句子的中心词——“完成”搭配恰当,又符合句子的本意,都能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3.加补语。
例:飞机飞。
飞机飞得怎样呢? 飞机飞得(又高又快)。
括号里的词语就是补语。
加上补语,就把飞机飞得怎样写具体了。
又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加上括号里的词语就把漓江水静的程度写出来了。
以上是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三种基本方法,只要掌握了它们的规律,作文时就能运用自如。
想一想,练一练: 1.照“例”把句子写具体。
例:燕子飞过田野。
(什么样的燕子?飞过怎样的田野?) 黑色的燕子飞过绿油油的田野。
①天空飘着白云。
(什么样的天空?飘着什么样的白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阳升起来了。
(什么样的太阳?怎样地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西北风刮着。
(什么样的西北风?刮得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青蛙爬出来。
(从什么地方爬出来?) 青蛙从洞里爬出来。
(它是怎样爬出来的?) 青蛙从洞里慢慢地爬出来。
(洞是什么样子的?) 青蛙从又黑又湿的泥洞里慢慢地爬出来。
①鸭子游过来。
(从什么地方游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怎样游过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溪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数星星。
(什么样的孩子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什么地方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怎样数星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星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教室里摆着课桌...
怎样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优美段
学生进行阅读时,学会摘抄好词、佳句、优美段,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词汇。
那么,怎样知道学生摘抄呢?我按照下面这样的方法去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准备:每人准备好三本摘抄本,给它们分别取名为:好词摘抄本、佳句摘抄本、优美段落摘抄本。
摘抄的内容可以是语文课本上的,也可以使课外书上的。
二、摘抄的类型1.好词:可以这样分类:写人、写景、状物。
写人的又可分为:写外貌的(水灵灵、炯炯有神…),写动作的(一滑、抬头、扛着…),写神态的(全神贯注、气愤、双眉紧锁。
),写心理活动的(犹豫不决、百感交集。
),写性格特征的(机灵顽皮、憨厚老实。
)写景的可以分为:写春景的(鸟语花香、春光明媚。
)。
写夏景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写秋景的(秋高气爽,果实累累),写冬景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写物的可以分为:写植物的(香甜可口、茂盛。
),写静物的(长方形的、圆鼓鼓的。
),写动物的(圆溜溜、黑乎乎)。
2.佳句摘抄时,按照这样来分类: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抄完后,还要写上评点,这个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摘抄。
比喻句:小泉眼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评点:这句话把成串的水泡比作一串珍珠,形象德写出了泉水的有趣、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之情。
我以后写作文时也要用上这些句子)。
拟人句: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呢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评点:作者这样写,化静为动,包趵突泉不断喷涌的样子写活了)。
排比句: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
(评点:这段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不断翻滚,活泼,有趣的泉水。
)3.优美段优美段可以按写人、写事、写景、写物来分类,也可以写出评点。
写人:我的姐姐是一个中学生。
她圆圆的脸,弯弯的眉毛像柳叶,一双大眼睛像黑葡萄一般嵌在脸上,一头黑发瀑布般地流在肩上。
(评点:本段用形象德比喻,写出姐姐的外貌特点)。
写事:啊,多么美丽的夜晚,多么幸福的我。
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
我想,将来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地…,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我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评点:本段写出了作者成功后的心理活动,既富有豪情,又点明了中心)。
写景:大雪覆盖了群山,城乡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一颗颗柏树,一颗颗松树,仿佛是玉雕出来似的。
(评点:本段话写出了严冬美丽的雪景)。
写物:它的全身金黄的,头戴一顶红色的小帽,两只大耳朵顺着脸颊耷拉下来,两只眼睛笑得弯弯的像月牙似的,鼻子尖上嵌着一个黑黑的小球,嘴巴翘起来,伸出一个鲜红的小舌头。
(评点:这段话抓住了小狗的特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小狗的可爱。
)三.评、选、练利用晨练时间或语文活动课,出示学生摘抄的片段及评点,让全体学生来评一评,议一议,这位同学的摘抄有价值吗?在“议”中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同时选出“最佳找出赏析”评点,每周评一次。
再用自己摘抄的进行即兴描述.如,有一个同学把很简单的问题答错了.我马上让其余的同学来说说他此时的心情.于是,学生有的说:“这时,一陈羞愧之火掠过我的脸颊,烧得我火辣辣的.”有的说:“我赶快低下头,只感到脸上阵阵发烫.”有的说:“我的脸热了起来,像有千万只小虫在爬。
”有的说:“我羞得耳根发热,把头压得更低了。
如果地上有个洞穴的话,我恨不得一下子钻进去。
”这些描写羞愧心里的语句都是平时因摘抄而储存在他们的脑海里的。
总之,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摘抄,不但可以使摘抄本成为“采蜜本”,也能成为“酿蜜本”。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作入门
小学生入门写作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选取写作材料),二是“怎么写”?(写作方法与技巧)。
作为入门应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才能讲究写作技巧,因为前者是基础,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没有源头,哪来涓涓细流乃至滔滔长河?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
由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组词、造句还讲得过去,但作文中的取材仅限于转抄和编造。
这样发展下去是不妥的。
其一,学不会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其二,一旦养成习惯,会使思维懒惰,思路狭窄,材源枯竭,影响其思维品质、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入门解决材源问题呢?我们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
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加指导。
如我校去年元旦前夕要召开文艺晚会,布置同学们自带小红花,可老师没教过花的做法,有一位家长教会了他的女儿做红花,当这位小学生带着红花上学时,同学们求她帮助,她帮同学们做红花。
事后,有的同学表示送她小“礼物”。
虽然她喜欢小“礼物”,但是没要。
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指导她把这件事写成作文《我帮同学做红花》。
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她写成的作文,内容充实,还挺有思想的。
二、给孩子创造积累写作材料的条件。
平时,学生只能天天重复着“家中——路上——学校——路上——家中”的过程,生活的范围有限,所以学校和家长应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领孩子去公园、野外等见世面,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采的社会和自然生活。
但要有益于教育孩子,其中一项便是为写作文积累材料。
例如,在今年暑假中,某家长带他的女儿去野外捉蝈蝈,临行前布置了写作要求,让她注意观察和记忆。
回来后,她写了作文《捉蝈蝈》,较生动地写下了捉蝈蝈的过程和动作,很有情趣。
三、给学生讲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作文材料。
受生活的地点、环境等条件所限,有许多素材是学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却是可写的。
这类材料需老师及家长的讲述,指导课外阅读等进行积累。
有一位学生家长在去某沿海城市出差回来时,给他的孩子带回来许多“礼物”,如:各种贝壳、小(海)石头、小纪念品等。
女儿最喜欢那串珍珠项链,她认为很贵。
其实仅几元钱,使她很惊奇。
这位家长抓住时机,向她讲了珍珠的人工养殖以及我国海上育珠事业的过去和现在,鼓励她以此为材写成作文《爸爸送我的礼物》,既训练了写作,又进行了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四、要让学生学会剪辑原有的写作材料。
固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是小学生入门写作的主要材料,但不要因此束缚他们的自我发挥和想象,而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将已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剪辑、必要的取舍。
有一位学生游过秀水公园后,在写《我爱秀水公园的美丽风光》草稿中提到“在草丛中捡到一只死去的蜻蜓”,这是真实的,但对文中的“美丽风光”起了削弱作用。
老师对此进行了指导,经过修改,学生的作文是:“我走上拱桥向东望去,湖面上是一片荷花和荷叶,交映相辉。
叶面上的水珠儿在阳光照射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
忽然一只红蜻蜓飞来,落在一支卷着的荷叶上,我想起了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一小小的剪辑,使作文增加了艺术性。
总之,老师及家长应相互配合,共同创造条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入门写作时,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
小学生初学写作的三个放开 小学生初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甚至摔跤,但父母总是大胆放手,不断鼓励,终于孩子会走了,并且走得稳稳当当。
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学生就都会作文,也都愿意写作文了。
但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提出很多的要求,结果学生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不愿意写。
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好作文”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恰恰忽视了学生的性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
结果,由于人为地拔高,不断地限制,作文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怕。
实际上,小学阶段,应大胆地“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
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放”。
1、放开内容: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
同学之间的交谈、考试前的焦急、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新闻、广播广告、张贴的宣传画、餐桌上的闲聊、节日的欢乐、心中的委屈、和同学的争吵、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相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
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或考试内容的要求,总写来写去是《记一个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这些题目好...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写人的作文
在习作教学工作中,我凭着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谈谈自己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习作的几点看法: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许多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很害怕写作文,不知如何下笔写,那是因为学生对某种事情不感兴趣引起的,学生没有深入了解事情,没有经历,没有体验,那么对这样的事情,就不感兴趣,也激发不出感情,却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说兴趣是写好习作的关键。
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第一、写作教学时应贴近学生的实际,倡导学生“自主习作”。
教师在教学时贴近学生,是对学生的了解,只要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习趣,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心理话表达出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二,写作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习作。
教师在教学习作时,按照这种顺序来指导学生习作,就是排除学生对习作害怕的心理状态,为学生排除障碍,让学生促进对习作的兴趣,才是写好习作的保障。
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地习作,得到了一点点的收获,就会有了喜悦感和成就感,对习作却有信心,又有兴趣,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习作,这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三,写作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仿写创新。
摹仿是学习习作的最初形式,摹仿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仿写是学生学习习作的第一途径。
仿写可局部仿,如学习《桂林山水》描写山水的两个自然段后,就让学生学习这段先用对比的方法开头,接着用排比、比喻的修饰手法进行描写一处景物的特点。
还可仿篇,即对作文的立意、情节、写作技巧、结构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全面摹仿,如写《我爱故乡的XX》可仿《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结构来进行习作指导,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可学习这篇课文中按游览路线顺序写自己游览的地方。
如写《游览XX》让学生从范文中掌握其中运用的语言和写作技巧,领悟了描写事物的表达方式,通过想象引导学生促步创新,却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二、要指导学生写好习作的方法——注意观察。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会感到脑子空空,写不出什么新鲜的内容,特别害怕写作文。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要写的,能够写的材料很多很多。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不用愁没什么可写了。
由此可见,观察是写好习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注意观察就是写好习作的一个关键的窍门。
怎样揭开这个窍门呢?第一,观察事物时,要全面、细致,只要我们观察全面,才能了解事物的全貌,才能找出所写的重点,这样所写的内容既真实又准确,既具体又生动。
观察得细致,才能掌握事物本身独有的特征、风格。
例如:老舍笔下的《猫》,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他观察得很全面、细致。
写猫老实时,主要表现在它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写它贪玩时,任凭呼唤,也不肯回来,一天一夜不回家,写它尽职时,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写它叫唤时,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写它有时胆小,有时勇猛。
假如老舍先生没有认真的观察,观察得不全面,却不会写出这样优美的文采,也不能掌握猫独有的性格。
从这个例子说明:只要观察的全面、细致。
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特征。
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写好习作的窍门。
第二,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至于按什么样的顺序,则要根据观察的对象和自己所处的位置来决定。
观察不活动的静态的物体,最好按照空间的顺序。
例如:《颐和园》作者在游览时,所看到的景点,都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来描写的。
写长廊时,作者先观察中间,再到两旁,按这样的顺序来描写长廓的长和美的特点,写万寿山时,作者是先按照从上到下,再从近到远的顺序来描写万寿山美的特点,写昆明湖时,作者又按从岸到桥的顺序来描写昆明湖的美。
观察运动着的动态的物体,就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弄清楚“原先是怎么样,现在怎样,后来又怎样了。
”了解了这些物体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
要描写动态的物体或者有变化的物体,最好要按时间顺序来写,例如:《火烧云》,作者萧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时,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时间性的排比句式来描绘颜色的变化,又用了“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幻无穷的特点。
如写植物的变化时,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植物,因为植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总之,写作文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要做到言之有序。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动笔之前,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要做比较细致的观察,弄清物品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别人读了以后,才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写好习作的一种方法。
第三,由于学生年纪比较小,知识有限,对于一些自己不熟悉或不大懂的东西,要多问多记,虚心求教。
即使观察到的一些事物,自...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
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
因此,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作文要求, 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习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可谈文色变的学生大有人在,老师往往也会感到无从下手,问题出在哪?我认为主要是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缺乏观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没有养成,习作素材有限,心里有话倒不出。
对此,我就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体验人间真情,丰富个人情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才有事可叙,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声有色,亦情亦景。
才会使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妙趣横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写写的好习惯。
正所谓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
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之间的众多的关系。
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玩中感悟,赏中习作。
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四带:带好自己的眼仔细看;带好自己的耳认真听;带好自己的脑边想边体验;带好自己的笔做必要的记录。
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要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生活中的精彩镜头,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刹那,尽量拓宽学生的活动场所。
我往往利用课前五分钟及课外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的日记,师生共同评比,评出具有独特发现、独特体验的好日记。
这样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写日记不再流于形式,日记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
学生也日渐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创设情境,感受真实生活亲身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写作,有了切身体验才能动于中,发于言。
倘若教师命题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又怎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呢?学生只能在万般无奈下去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缺乏真情实感。
因此教师应适当地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用眼、鼻、舌、手去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眼中有物,方能笔下有文。
特别是听了齐白坚教授快乐大作文的观摩课,更是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齐白坚教授善于创设原始的情景,让学生运用眼、耳、手、鼻、舌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学生独特的体验,适当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要点,放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高涨情绪中学会作文。
回到学校,我马上利用两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吹气球》比赛,布置了比赛的规则,在三分钟内谁吹得最大,谁就取胜,当然气球吹破的被淘汰。
在比赛过程中我适当地引导学生做到眼、耳、脑、笔并用,比赛结束后,我便让学生动手写作,一节课时间学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写好了,个个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往日写作时的愁眉苦脸已荡然无存。
当然,每一次习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后再习作,这就需要老师放慢记忆镜头。
尽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但由于心理上的抵触,无法进入再现情景或再现时印象、感悟不够深刻。
此时,教师必须善于用丰富的语言组织、启发或用生动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唤起对当时的人、景、情感的回忆。
在教师随风潜入夜的引导中,往事就犹如电影回放一样清晰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此时提起笔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人是桩桩全靠衣妆,其实文章也一样,准确华美的词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
足见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
积累丰富的词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大量阅读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词汇。
反之学生阅读量太少,积累的词汇有限,学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不能尽情表达,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吸众家之所长,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多记、多用,丰富大脑,写作时这些好词佳句就能准确地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
当然积累好词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同时还要注意积累的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勾、背、写好词佳句,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诗句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细节描写的句子,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