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重点句子
日期:2020年01月08日 分类:优美句子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重点句子
李密的《陈情表》文笔委婉,真实感人,我相信读过它的人都会认同这一点。
在了解原文大意之后,如果多读几遍,可以全部背下来,要说到重点句子,就中学考试要求来看,我认为下面所列的几句值得注意,尤其是二三句: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5.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6.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大家觉得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中哪些句子是比较容...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
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
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求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考试的关键句子
《归去来兮辞》重要句子翻译1、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觉悟到过去的事已经不能挽救,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修.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犹豫什么呢?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靠着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人世与我已经背离了,还要驾车出去探求什么呢?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管他生死呢?7、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我向行人问前方的道路,恨天亮得太慢.看见自己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一边欣喜,一边狂奔)8、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9、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回来吧,让我同外人断绝交游吧.10、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爱惜(趁着)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有时在田里除草培苗.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两段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陈情表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5.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6.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17.翻译句子.........
117. A. 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左忠毅公逸事》 手拿50钱,哭着和禁卫军狱卒谋求,狱卒感动。
B. 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指的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 C. 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
《李愬雪夜入蔡州》 守卫蔡州城的都是瘦弱衰老的士兵 D.初,鲁肃闻刘表卒。
《赤壁之战》 起初,鲁肃听闻刘表死了 E.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孔雀东南飞》 我本以为自己没有什么过错,只要好好侍奉婆母报答她的恩德就行了。
F.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 或许可以侥幸保全度完剩下的年岁。
G.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最终相互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H. 卒以此之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屈原列传》 最后从这里可以看出怀王最终也没有醒悟 I.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 五万大军很难突然合作无间
陈情表的通假字成语解释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成语:(一)通假字1. 夙遭闵凶 闵,通“悯”,不幸的事2. 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3.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4.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又5. 臣具以表闻 具,通“俱”,全;都(二)词类活用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3.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4.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5.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人)6.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 ①具以表闻。
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8. 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9. 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10. 谨拜表以闻。
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1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13.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优秀的人才14.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坐动词,离开15. 凡在老故。
故老,形容词做名词,年纪发的人 (三)文言固定句式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 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
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
“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四)被动句1. 而刘夙婴疾病。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五)省略句、判断句1.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2. 实为狼狈。
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
3. 本图宦达。
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4.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省略宾语、主语。
5.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②拜臣为郎中。
③除臣为洗马。
省略句,省略谓语。
6. ①具以表闻之。
②拜表以闻之。
省略句,省略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六)状语后置句1.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状语,“于”相当于“比”。
2.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七)成语1. 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2. 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孤苦伶、举目无亲。
3.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
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形,指身体;吊,慰问。
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
反义成语:门庭若市。
4. 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薄,迫近。
源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
” 近义成语:气息奄奄。
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5.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主谓结构。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
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6. 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谋及晚上。
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7. 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
源出晋·李密《陈清表》。
反义词语:老牛改犊。
8. 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
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
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
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 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 官名)。
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
近义成语:感恩图报。
反义成语:以怨报德、恩将仇报。
9. 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10. 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提供兰亭集序重点句子 及句子翻译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翻译: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翻译: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翻译: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其实这篇文章每句都很重要,都经常考,我提供的是考到概率很高的句子。
下面整篇翻译都给你,参考一下吧。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
"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
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
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陈情表》的实词、虚词、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成语:(一)通假字1. 夙遭闵凶 闵,通“悯”,不幸的事2. 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3.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4.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又5. 臣具以表闻 具,通“俱”,全;都 (二)词类活用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3.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4.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5.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人)6.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 ①具以表闻。
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8. 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9. 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10. 谨拜表以闻。
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1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13.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优秀的人才14.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坐动词,离开15. 凡在老故。
故老,形容词做名词,年纪发的人 (三)文言固定句式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 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
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
“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四)被动句1. 而刘夙婴疾病。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五)省略句、判断句1.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2. 实为狼狈。
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
3. 本图宦达。
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4.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省略宾语、主语。
5.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②拜臣为郎中。
③除臣为洗马。
省略句,省略谓语。
6. ①具以表闻之。
②拜表以闻之。
省略句,省略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六)状语后置句1.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状语,“于”相当于“比”。
2.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七)成语1. 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2. 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孤苦伶、举目无亲。
3.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
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形,指身体;吊,慰问。
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
反义成语:门庭若市。
4. 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薄,迫近。
源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
” 近义成语:气息奄奄。
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5.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主谓结构。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
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6. 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谋及晚上。
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7. 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
源出晋·李密《陈清表》。
反义词语:老牛改犊。
8. 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
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
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
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 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 官名)。
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
近义成语:感恩图报。
反义成语:以怨报德、恩将仇报。
9. 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10. 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危,...
归去来兮辞中常考那些翻译句子?
《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我给你部分:1.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蟹六跪而二螯。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
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例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例②:吾恂恂而起。
.(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2.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例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3.音节助词。
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
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例②: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既而”、“俄而”一般用来表示时 间不久。
【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