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中整理冠佩的句子是
日期:2019年12月26日 分类:优美句子
屈原《离骚》中整理冠佩的句子是:
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翻译】
韵译:
1、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2、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直译:
1、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加得长长的。
2、佩戴着五彩缤纷的华丽装饰,浑身散发的香气更加显著。
【注释】
1、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加高;增高。
2、冠:名词,帽子。
3、之:结构助词,辅助表示定语后置,无实义。“余冠之岌岌”即“岌岌(之)余冠”。
4、岌岌:高高的样子。
5、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加长;增长。
6、佩:名词,佩带。即如现在的腰带。
7、之:结构助词,辅助表示定语后置,无实义。“余佩之陆离”即“陆离(之)余佩”。
8、陆离:原指长剑低昂的样子,这里形容长。
9、佩:动词,佩戴。
10、缤纷:五彩缤纷。
11、其:音节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12、繁饰:众多的采饰;盛饰。《墨子·非命中》:“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久矣。”《楚辞·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三国魏曹植《七启》:“繁饰参差,微鲜若霜。”南朝陈徐陵《让五兵尚书表》:“陈琳健笔,未尽愚怀,孙惠词人,颇加繁饰。”《明史·万镗传》:“愿辍声容之繁饰,略太平之美观,而专从事于实用,斯治天下之道得矣。”
13、兮: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或句末,舒缓语气(句中)或表示肯定语气(句末)。
14、芳:香。
15、菲菲:香气盛。《楚辞·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王逸注:“菲菲,犹勃勃,芬香貌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吐芳扬烈,郁郁菲菲。”元揭傒斯《题新安许氏兰秀轩》诗:“植之兮堂下,播芳馨兮菲菲。”
16、其:其:音节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17、弥:副词,更加。
18、章:古同“彰”,彰明;显著。
屈原离骚中整理冠佩的句子是
屈原《离骚》中整理冠佩的句子是: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翻译】韵译:1、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2、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直译:1、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加得长长的。
2、佩戴着五彩缤纷的华丽装饰,浑身散发的香气更加显著。
【注释】1、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加高;增高。
2、冠:名词,帽子。
3、之:结构助词,辅助表示定语后置,无实义。
“余冠之岌岌”即“岌岌(之)余冠”。
4、岌岌:高高的样子。
5、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加长;增长。
6、佩:名词,佩带。
即如现在的腰带。
7、之:结构助词,辅助表示定语后置,无实义。
“余佩之陆离”即“陆离(之)余佩”。
8、陆离:原指长剑低昂的样子,这里形容长。
9、佩:动词,佩戴。
10、缤纷:五彩缤纷。
11、其:音节助词,补充音节。
无实义。
12、繁饰:众多的采饰;盛饰。
《墨子·非命中》:“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久矣。
”《楚辞·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三国魏曹植《七启》:“繁饰参差,微鲜若霜。
”南朝陈徐陵《让五兵尚书表》:“陈琳健笔,未尽愚怀,孙惠词人,颇加繁饰。
”《明史·万镗传》:“愿辍声容之繁饰,略太平之美观,而专从事于实用,斯治天下之道得矣。
”13、兮: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或句末,舒缓语气(句中)或表示肯定语气(句末)。
14、芳:香。
15、菲菲:香气盛。
《楚辞·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王逸注:“菲菲,犹勃勃,芬香貌也。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吐芳扬烈,郁郁菲菲。
”元揭傒斯《题新安许氏兰秀轩》诗:“植之兮堂下,播芳馨兮菲菲。
”16、其:其:音节助词,补充音节。
无实义。
17、弥:副词,更加。
18、章:古同“彰”,彰明;显著。
在离骚中哪五句体现屈原豪情壮志的句子
从离骚诗句可知屈原的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有:(1)舍己为君(上句译诗,下句原诗)非怕自身遭殃兮,怕皇朝失国土!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2)正直不阿我知道直谏会惹祸兮,但骨鲠必须吐。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3)忠诚无私请让苍天作证兮,我永是王的忠仆。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4)宁死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宁肯暴死抛尸兮,也不肯如此歹毒。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5)胸襟开阔,能忍辱负重我屈心抑志兮,我吞怨忍辱。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6)不忘别人恩义保清白慷慨死兮,报答先王眷顾。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中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中表现屈原坚持真理、现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中表现屈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中表现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中表现屈原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
屈原的离骚中的实词虚词 主要是虚词!!!大家帮我整理整理吧~~我...
改变措施。
②今义:改正错误) 4。
②今义。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屈。
5、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谇: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长余佩之陆离。
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圜、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美好) 5、虽: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长,为……而死) 5、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制芰荷以为衣兮,准则) 10,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 译。
译:处境困窘。
②今义:经济困难) 5、长,引申为违背) 9、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偭,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
2、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虽九死而未悔(纵然、亦余心之所善兮、进不入以离尤兮,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
译。
9,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使……加高) 8,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虽九死其犹未悔: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再加长我长长佩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起啊: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溘。
译、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高余冠之岌岌兮、淫、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不吾知其亦已兮:屈心而抑志兮(使动,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虽、步: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善于投机取巧。
②今义:技艺巧妙) 3、高余冠之岌岌兮: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句式 1: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苟余情其信芳。
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集芙蓉以为裳。
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错,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 5、抑、一词多义 1: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
6: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余不忍为此态也,即使) 5、众女,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宁溘死以流亡兮《离 骚》 一,使……加长) 五: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度,退将复修吾初服。
3。
7,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
译、古今异义的词 1,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荒唐。
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这也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求关于屈原的评价。
急!!
一 大地为证:我们的祖先远比我们更亲近诗。
这并不是指李白、杜甫的时代,而是还要早得多。
至少,诸子百家在黄河流域奔忙的时候,就已经一路被诗歌所笼罩。
他们不管是坐牛车、马车,还是步行,心中经常会回荡起“诗三百篇”,也就是《 诗经 》中的那些句子。
这不是出于他们对于诗歌的特殊爱好,而是出于当时整个上层社会的普遍风尚。
而且,这个风尚已经延续了很久很久。
由此可知,我们远祖的精神起点很高。
在极低的生产力还没有来得及一一推进的时候,就已经“以诗为经”了。
这真是了不起,试想,当我们在各个领域已经狠狠地发展了几千年之后,不是越来越渴望哪一天能够由物质追求而走向诗意居息,重新企盼“以诗为经”的境界吗? 那么,“以诗为经”,既是我们的起点,又是我们的目标。
《 诗经 》这两个字,实在可以提挈中华文明的首尾了。
当时流传的诗,应该比《 诗经 》所收的数量大得多。
司马迁在《 史记 》中说,是孔子把三千余篇古诗删成三百余篇的。
这好像说得不大对,因为《 论语 》频频谈及诗三百篇,却从未提到删诗的事,孔子的学生和同时代人也没有提过,直到三百多年后才出现这样的记述,总觉得有点奇怪。
而且,有资料表明,在孔子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 诗经 》的格局已成。
成年后的孔子可能订正和编排过其中的音乐,使之更接近原貌。
但是,无论是谁选的,也无论是三千选三百,还是三万选三百,《 诗经 》的选择基数很大,则是毋庸置疑的。
我本人一直非常喜欢《 诗经 》。
过去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时,不少学生常常因一个“经”字望而却步,我总是告诉他们,那里有一种采自乡野大地的人间情味,像是刚刚收割的麦垛的气味那么诱鼻,却谁也无法想象这股新鲜气味竟然来自于数千年前。
我喜欢它的雎鸠黄鸟、蒹葭白露,喜欢它的习习谷风、霏霏雨雪,喜欢它的静女其姝、伊人在水……而更喜欢的,则是它用最干净的汉语短句,表达出了最典雅的喜怒哀乐。
这些诗句中,蕴藏着民风、民情、民怨,包含着礼仪、道德、历史,几乎构成了一部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课本。
这部课本竟然那么美丽而悦耳,很自然地呼唤出了一种普遍而悠久的吟诵。
吟于天南,吟于海北;诵于百年,诵于千年。
于是,也熔铸进了民族的集体人格。
每次吟诵《 诗经 》,总会联想到一个梦境: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群人马返回山寨要唱几句约定的秘曲,才得开门。
《 诗经 》便是中华民族在夜色中回家的秘曲,一呼一应,就知道是自己人。
《 诗经 》是什么人创作的?应该是散落在黄河流域各阶层的庞大群体。
这些作品,不管是各地进献的乐歌,还是朝廷采集的民谣,都会被一次次加工整理,因此也就成了一种集体创作,很少有留下名字的个体诗人。
这也就是说,《 诗经 》所标志的,是一个缺少个体诗人的诗歌时代。
这是一种悠久的合唱,群体的美声。
这是一种广泛的协调,辽阔的共鸣。
这里呈现出一个个被刻画的形象,却很难找到刻画者的面影。
结束这个局面的,是一位来自长江流域的男人。
二 屈原,一出生就没有踩踏在《 诗经 》的土地上。
中华民族早期在地理环境上的进退和较量,说起来太冗长,我就简化为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吧。
两条大河,无疑是中华农耕文明的两条主动脉,但在很长的历史中,黄河文明的文章要多得多。
无论是那个以黄帝、炎帝为主角并衍生出夏、商、周人始祖的华夏集团,还是那个出现了太皞、少皞、蚩尤、后羿、伯益、皋陶等人的东夷集团,基本上都活动在黄河流域。
由此断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点不错。
长江流域活跃过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苗蛮集团,但在文明的程度和实力上,都无法与华夏集团相抗衡,最终确实也被战胜了。
我们在史籍上见到的尧如何制服南蛮,舜如何更易南方风俗,禹如何完成最后的征战等等,都说明了黄河文明以强势统治长江文明的过程。
但是,黄河文明的这种强势统治,不足以消解长江文明。
因为任何文明的底层,都与地理环境、气候生态、千古风习有关,伟大如尧舜禹也未必更易得了。
幸好是这样,中华文明才没有在征服和被征服的战火中,走向单调。
自古沉浸在神秘奇谲的漫漫巫风中,长江文明不习惯过于明晰的政论和哲思。
它的第一个代表人物不是霸主,不是名将,不是圣贤,而是诗人,是一种必然。
这位诗人不仅出生在长江边,而且出生在万里长江最险峻、最神奇、最玄秘、最具有概括力的三峡,更有一种象征意义。
我多次坐船过三峡,每次都要满心虔诚地寻找屈原的出生地。
我知道,这是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经过无数次谈判后才找到的一个交集点。
如果说,《 诗经 》曾经把温煦的民间礼仪化作数百年和声,慰藉了黄河流域的人伦离乱和世情失落,那么,屈原的使命就完全不同了。
他只是个人,没有和声。
他一意孤行,拒绝慰藉。
他心在九天,不在世情…… 他有太多太多的不一样,而每一个不一样又都与他身边的江流、脚下的土地有关。
请想一想长江三峡吧,那儿与黄河流域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那儿山险路窄,交通不便,很难构成庞大的集体行动和统一话语。
那儿树茂藤密、物产丰裕,任何角落都能满足一个人的生...
初中必备文学常识(语文版)
文学常识 [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比较零碎,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需要整理一下。
一古典文学 (一)春秋时期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
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伐檀》《硕鼠》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六则 《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荷 丈人》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
《曹刿论战》《 之战》 (二)战国时期 《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
《庖丁解牛》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齐桓晋文之事》《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 《荀子》,作者荀况,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劝学》 《韩非子》,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
韩非,荀子的学生。
《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五蠹》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
《察今》《察传》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作。
《愚公移山》 《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刺秦王》 《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楚国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离骚》为代表作。
《涉江》 (三)汉朝 贾谊,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
《过秦论》《论积贮疏》 《淮南子》,西汉刘安及其门客编辑,为杂家著作。
《塞翁失马》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业任太史令。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 《汉书》,纪传体史书,东汉史学家班固受诏编写,未完,死于狱中,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
《苏武》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大约产生于汉代末,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 (四)魏晋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军事家。
《出师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
《七步诗》 《搜神记》,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
《干将莫邪》 陶渊明(365~427年),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字潜,字渊明),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
《三峡》 《后汉书》,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
《张衡传》 丘迟,南朝齐、梁间的文学家。
《与陈伯之书》 《木兰诗》,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
《木兰诗》 吴均,南朝人。
《与朱元思书》 (五)唐朝 唐初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涣,诗人,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
《凉州词》《登鹳鹊楼》 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春晓》《过故人庄》 王昌龄,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其诗有诗、画、音乐合一的特色。
《观猎》《鸟鸣涧》《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
存诗近千首。
《夜静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望天门山》《秋浦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杰出现实主义诗人。
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
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存诗1400多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的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
存诗近3000首。
《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卖炭翁》《琵琶行(并序)》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
《马说》《师说》《原毁》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xie)州人。
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作品。
《小石潭记》...
谁有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必背资料?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
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
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
四川乐山人。
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
《天上的街市》《静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
《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
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
《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9、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著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师》等。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
它们原先全是乐歌,按照乐曲的不同来编排,分为“风”、“雅”、“颂”三类。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咏叹的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11、《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沿用至今。
12、《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秋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13、《邹忌讽齐五纳谏》先自《战国策》,这里的“讽”是讽刺的意思,“纳谏”则用暗示的方法规劝是接受的意思。
14、《愚公移山》从文学体裁上看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文中有一个与愚公相对比的人物,叫智叟,这个名字具有讽刺意味。
15、《关睢》选自《诗经. 周南》是《诗经》第一篇;《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它与《关睢》一样,同属《诗经》中国风一类,这一类中主要是各地歌谣,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最高,此外还《雅》、《颂》两类。
16、《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史。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用,清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诸侯国史料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衰公十四年(前454年)。
17、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宋之蒙人。
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18、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
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后世常“孔孟”并称。
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其作品《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分七篇261章,约3.5万字。
19、《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杰出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
《楚辞章句序》的全文翻译
楚辞章句序 王逸 昔者孔子叡圣明哲,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
门人三千,罔不昭达。
临终之日,则大义乖而微言绝。
其后周室衰微,战国并争,道德陵迟,谲诈萌生,于是杨、墨、邹、孟、孙、韩之徒,各以所知著造传记,或以述古,或以明世。
而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
遭时闇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
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
则大义粲然。
后世雄俊,莫不瞻慕,舒肆妙虑,缵述其词。
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
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
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
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
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
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可见矣。
且人臣之义,以中正为高,以伏节为贤。
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已成仁。
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
若夫怀道而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怼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
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讽谏之语,于斯为切。
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
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
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
“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嫄”也。
“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
“昔揽洲之宿莽”,则《易》“潜龙勿用”也。
“驷玉虬而乘鷖”,则“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就重华而陈词”,则《尚书》《咎繇》之谋谟也。
登昆仑而涉流沙,则《禹贡》之敷土也。
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
屈原之词,诚博远矣。
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
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译文: 以前孔子叡圣明哲,天生卓尔不群,高于侪辈,确定经典学术,删定《诗经》、《尚书》,使《礼》《乐》雅正,制作《春秋》,使后世治国者有所依循。
孔子门人三千,个个通晓老师论述六经的微言大义。
孔子死后,大义离乱而微言断绝不传。
其后周王室衰微,战国群雄纷争,礼仪道德坍塌崩溃,谲诡奸诈丛生于人心,于是杨朱、墨翟、邹衍、孟轲、荀卿、韩非之流,各自以其所学著书立说,有的传述古人,有的借以显达于当世。
屈原恪守忠义而造人污蔑陷害,心中无限忧郁悲愤,故遵循《诗经》传统而作《离骚》,对君,有讽谏规劝之用,于己,则聊以自慰,抒发郁结之情。
当时,君主昏庸,朝政紊乱,而忠贞之言不被采纳,愤懑之情充斥胸间,时或喷薄而出,于是又作《九歌》及其以下25篇。
楚国人民为屈原的高风亮节、瑰丽文采所折服,因而将其作品辗转传播。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武帝廓清天下杂说以求正道,使淮南王刘安作《离骚经章句》,大义正道又得以发扬光大。
后世的俊彦豪杰,莫不高山仰止,皆望屈子项背各作词章抒写一时情怀,而辞藻体制皆依《离骚》之制。
刘向整理校雠经书时,将其分为十六卷。
孝章帝即位,着力挖掘弘扬六艺大道。
此时班固、贾逵又各以自己所知修改增删以前存疑之处,各自作了《离骚经章句》。
而此之外的十五卷则置之不理。
还将“壮”误作“状”,像这样违背原义,叙述有失简要精炼处显而易见。
现在我又以自己的学识,在已有文献中扒剔钩沉,与笺注解释相结合,作《楚辞章句》十六卷。
虽然不敢说能穷尽其深微奥妙之处,但其主旨大略可显现无疑了。
况且,为人臣的准则是以忠心正直为最高,以坚守气节为优秀。
故有以逆耳忠言护持其国家,抛弃生命以成全仁义。
基于此,伍子胥逃亡江湖而不遗憾,比干遭剖心而不后悔,然后为忠信榜样,得以名扬天下、荣显后世。
如果身怀经世之才而不贡于国家,佯狂而无所作为,国动荡时不能扶持,危难时不能安定,一味优柔,顺而从君上,观望而避祸,即使能得百年之寿,有志之士也必以为耻辱,山野村夫必以为下贱。
看我们的屈原,满怀忠贞,品性高洁,正直如箭矢,如磨刀之石,发言美若丹青,在其位之时,竭忠尽智,被黜之后,奔走呼号连性命也不顾。
这行为,是旷世未有之高行,这人,是豪杰中的豪杰。
而班固说这是炫耀才能,捧扬自己,纠缠于小人泥潭之中。
还认为屈原以椒、兰之物讥刺怨恨怀王,自己欲求高位,而怨尽他人,不被容纳,就愤而沉江自溺,这都是污损高...
词牌名大全
词牌的数量比较多,目前现存的词牌数有一千多个,下面我们把词牌按照词牌名的字数进行整理,将词牌名大全提供给大家。
由于三个字的词牌数量特别说,在三个字的词牌中,我们按照词牌名第一个字的笔画数再进行分类。
两 字 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丽 导引 寻梅 竹枝 合欢 防露 红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别怨 杜宇 阳春 河传 佳色 尾犯 招潮 鸣梭 侧犯 录调 孤鸾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霁 胜常 宣情 眉妩 垂阳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游 春晴 春弄 绿腰 绿意 哨遍 倾杯 索酒 消息 离鸾 留家 调笑 薄幸 黄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减兰 情词 渔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琼台 凯歌 韵令 催雪 塞姑 琴调 禁烟 解红 疏影 歌令 赚煞 瑶花 酹月 暗香 镇西 踏月 横云 簇水 鞮红 露华 三 字 一 画 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 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 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 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 画 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 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 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 三 画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 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阑干 小桃红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 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 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 女冠子 四 画 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 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 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 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 凤楼吟 凤箫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 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 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 丰乐楼 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 丹凤吟 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 元会曲 五 画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 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 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 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 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 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 长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 白萱歌 白苹香 白鸽子 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东湖月 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 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 龙吟曲 圣乐王 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 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 丝罗袄 犯胡兵 付金钗 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 六 画 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江如练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边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 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 庆青春 庆宫春 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 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红娘仔 红梅引 红楼引 红窗听 红窗迥 红窗睡 红窗影 好女儿 好时光 好花时 好事近 好姐姐 好离乡 好观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马车 竹马儿 竹枝词 竹牌儿 百字令 百字谣 百字字 百尺楼 百媚娘 百宜娇 扫地花 扫地舞 扫地游 扫花游 扫市舞 阳关曲 阳关引 阳春曲 阳台曲 阳台路 阳台梦 过江龙 过龙门 过秦楼 过涧歇 行香子 行杳子 行不得 行路难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伤春曲 伤春怨 伤情怨 安公子 安阳好 安庆摸 回波乐 回波词 回婆乐 回心院 华清引 华胥引 华荷媚 如梦令 如意令 如鱼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后庭花 后庭宴 乔木查 乔牌儿 字字双 字字锦 羽仙歌 师师令 阮郎归 吊严陵 夺锦标 买陂塘 迈陂塘 有有令 扬州慢 向天盏 向湖边 似娘儿 纥那曲 齐天乐 关河令 庄椿岁 阵破乐 雪芳草 寻瑶草 七 画 花心动 花非花 花自落 花相容 花间意 花深深 花前饮 花溪碧 折红梅 折红英 折花令 折桂令 折丹桂 折柳枝 折杨柳 寿山曲 寿南山 寿星明 ...
初中三年的所有文言文的虚词的解释.
初中三年常用的文言虚词有25个,现对它们的用法作详细解释:(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3)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4)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3.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三)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3. 用作副词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四)于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五)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例:而翁知我。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六)则1.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七)者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
(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
(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
可译为“个”、“样”、“项”。
例: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
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2.助词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
例:吴广者,阳夏人也。
(“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
)(《愚公移山》)(八)也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
求教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1、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释义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3、作品简介《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
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