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花旦妆容解释
日期:2019年12月06日 分类:优美句子
京剧旦角儿化妆步骤:
步骤:
1、基础:有过敏的先打B6——凡士林——修眼袋、黑眼
圈——底色(一定要把自己的骨骼打出来)— —提亮(130)(从眉毛往上先涂T形区,鼻中段长的人不要提得太长;眉尾处、外眼角外上方处也提亮)——修腮(从耳下方最深的地方往里打,脖子处往下打,与脖子颜色揉开涂匀;鼻梁低的人修腮的时候可在鼻梁两侧打一点)——定妆粉(浅色用于提亮区,深色用于暗色区,双眼皮地方要多扑一点)。
2、眼睛:1)贴美目贴
调整眼睛的形状;一定要贴在眼皮的印上;外眼角一定要高于内眼角
2)画眼影
顺着双眼皮兜出红色,下眼帘也整个涂上红色;这个红色要同腮红衔接上;继而再顺序用浅棕、深棕、黑;先用大号的笔蘸浅棕从外眼角往里兜,留出提亮和眉骨的部分,实际上就是兜出来眼窝;再用小一点的笔蘸浅棕和深棕揉在一起,从后面往前兜,如果外围兜得宽,这一层要兜得窄一点;再用深棕由外向里越来越深兜,上眼帘最深的地方是外眼角,最浅的地方是内眼角;下眼帘用最细的小毛刷于1/3处兜深棕、黑色,也是外眼角最深;下眼帘外眼角一定不要低于内眼角;中号刷子蘸一点点浅棕在鼻侧打出鼻梁;
3)画黑眼线
闭着眼睛轻轻往下看即可,内眼角最细,外眼角最宽,大眼睛就宽一点,小眼睛就窄一点;内眼角和外眼角都要画,内眼角往下兜一下再回来。
3、眉毛:用斜面笔蘸浅棕,一定要顺着自己眉毛的走向画,前面宽,脸宽的眉毛画高一点,脸窄的人不要画得太上扬;小生的眉毛粗一点,眉峰稍立起来;花旦的眉毛细一点,扬一点;用灰色眉笔在棕色上面一根一根地画眉毛,让眉毛有立体感;用黑色眉笔画灰色中间;
4、假睫:贴在上睫毛的底下,用眼线液把睫毛上下都涂黑,与其他妆衔接好;
5、腮红:表情微笑着涂,把颧骨最高处避开(颊部需要收缩的部分涂白);
6、提亮:用肉色再于提亮各处提一提亮;
7、嘴唇:最高部分应该是在上嘴唇的1/3处;上下嘴唇的厚度比为1:1.5;下嘴唇是个船形;嘴唇撅的人在嘴唇正中区域要打点深色,要揉开;花旦嘴巴不撅的人可以在嘴唇正中区域涂点珠光。
京剧旦角贴片子
可分为三个类型:
1、二柳:是过去贴片子的重要方法。再加上齐眉穗把二柳贴成月亮门型,一般使用范围是古代仙女一类。两个大柳贴的前后位置,决定于演员的胖瘦,大柳的长短要根据脸型把不需要的部分盖住,齐眉穗留得不能太短,选中两眉的中间部位,脑门狭窄的要往上贴,露出脑门;脑门大的要往下贴,以便遮盖,主要帮演员弥补缺陷。
2、小弯、大柳:是一般青衣、花旦角色最常用的贴法。旧时用纸胎涂生漆制成,十分粗糙,后改为人发。用刨花水梳理后贴在演员脸上,青衣要贴水折,挡住耳朵,左右手各刮一个比较吃功夫。小弯又分七个、五个两种,现多为七个小弯的一种,它的贴法是中间一个,其它六个分别以拱型贴在两边。这七个小弯的作用特别大,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决定演员的美丑,虽然有脸长可贴短,脸短可贴长的一般规律,更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特殊效果。它应该是经验和规律,程式与感觉的天成。一般传统戏旦角的小弯和大柳的贴法以鸭蛋形为标准,这里更需要结合演员、人物、行当的标准,综合把握。
3、歪桃:所谓歪桃片子是由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技术手段外化出来。而戏曲化妆的贴片子也服务于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歪桃片子适用于泼辣旦角,如《巴落河》的九奶奶就是贴歪桃,以表示人物的豪爽、放浪的性格。歪桃片子由三个小弯和两个大柳组成,在脑门左边贴三个,右边用一个小片子弯成歪桃型,然后播花或戴齐眉穗。还有一种是禁婆,也大都贴歪桃片子,梳搭拉苏头。
1、旦角扮相的规则:传统戏的内容,大都是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市井庶民的生活。依据历史、服装头饰产生了京剧旦角扮相的程式。如:青衣,在京剧中大都是正旦,扮相要端庄大方,眉眼的勾画要清秀,以鸭蛋形为一般标准。整体效果要雍容华贵,基本以戴点翠和银丁头面为主,根据人物、情节的变化决定头饰的变化,以戴红绒花、凤头桃为表示结婚、喜庆;以左戴茨茹叶为守寡、丧夫;右边留甩发为表示流浪、发配、疯癫的精神状态,还有个别青衣戏挽缕子。
附图:
写一句描写国粹京剧的表演的句子,至少用上2个与戏曲有关的成语。
...
生角面部化妆的方法京剧的生角(包括末角)由于年龄和性格的不同,老生、武生、小生(包括娃娃生),在面部化妆上是有所区别的。
老生(包括武老生)多扮演正派的中年人或老年人。
中年人物(像蔺相如、邹应龙)面部化妆应端庄郑重,气宇轩昂。
脸上略敷脂粉,画眉抹彩,挂黑三髯。
扮演老年人物(如宋士杰、张广才),脸上不宜过多的涂抹脂粉,须容颜老迈(挂白髯)。
扮演老的英雄武将(像黄忠、萧恩),面部化妆应于苍老中带有英雄气概(挂白髯或参髯)。
小生扮演的是青年人(像付朋、张君瑞、许仙),脸上敷脂粉,描眉画眼。
面部化妆应眉目清秀,容颜俊美。
武生扮演的是青年英雄武将(像赵云、武松、高宠),脸上略涂脂粉,印膛抹红彩,眉眼吊的较高。
使得眉宇之间,显露出勇敢顽强的英雄气概。
娃娃生扮演的是少年儿童(像薛丁山),面部化妆和小生差不多。
不过,为了表现儿童的容貌特征,须在印膛上涂一红点。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面部美饰,凡是未成年的儿童,多在额间画一红圆点,叫做“点额”。
)生角的髯口——我国古代以长髯为美,戏曲角色扮演的中年或老年人所挂的髯口(又名“口面”),更要长一些。
这种须髯的夸张,和角色的表演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几百年来,先辈艺人运用髯口创造了理髯、推髯、抖髯、甩髯、吹髯等表演程式(髯口功)对于夸张人物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帮助。
生角的髯口,由于年龄和生理上的不同,分为“三髯”和“满髯”两种。
三髯是三绺长须,有“黑三”、“参三”和“白三”三种。
像《打严嵩》的邹应龙,《群英会》的诸葛亮,抖挂黑三。
老年人物,像《盗宗卷》的张苍,《空城计》的诸葛亮带参三。
《连营寨》中的刘备,《捉放曹》的吕伯奢都带白三。
“满髯”是连髯落腮,非常丰满。
生角一般只挂“参满”和“白满”。
像《打渔杀家》的萧恩挂参满,《碰碑》的杨继业挂白满。
另外有“五绺髯”,是扮演关羽所戴。
(也有戴黑满的)。
“二涛髯”比满髯稍短,大都扮演院子、中军。
现在已不多见。
此外,剧中人有当场变髯口的,像《文昭关》的伍子胥,因为过不去昭关,焦急万分,把胡须愁白了。
由黑三改挂参三,再改挂白三。
近几十年来,不少新编的历史剧,采用了改良髯口。
但在传统剧目中是很少戴用的。
旦角面部化妆的方法京剧中的旦角(妇女角色)由于年龄、身份以及性格的不同,大致有正旦(青衣和闺门旦)、花旦(包括花衫、贴旦、小旦)、老旦、武旦、刀马旦、彩旦(丑旦)之分。
近四十年来,京剧的旦角化妆有着很大的变化。
在从前,正旦和花旦的面部化妆是有所区别的。
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妇女,脸上略敷脂粉。
扮演贫穷女子,大都穿青褶子,头上不戴珠花,脸上不抹脂粉,或抹的很淡。
花旦扮演的是性格活泼的青年妇女或轻佻泼辣的女角色,脸上必须浓妆艳抹。
(头戴珠花,穿花衫、花裙或花袄、花裤)。
这两种不同的化妆手法,既有生活上的区别,也有性格上的区别。
(正旦、花旦又名青衣、花衫,就是由于角色的装扮不同而得名的。
)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点也有所变化。
从前的旦角化妆,现在看来已经不够美化了。
近四十年来,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有着很大的艺术创造,在发型上和头饰上也是如此。
许多著名的旦角演员,参考了古代妇女的面部美饰,根据不同的剧中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不过,也有些旦角演员,单纯地追求扮相的美化,不论扮演什么角色,也一律是浓妆艳抹,这样是不适宜的。
要知道,青衣、花旦、武旦的面部化妆,现在虽然大致相同,但由于角色的年龄、性格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在艺术造型上,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
为了对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在按照不同的角色略述如下: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妇女,面部化妆应容貌端正。
扮演贫穷妇女(像赵五娘、秦香莲)脸上虽涂抹脂粉,但不宜过重。
扮演闺门妇女(像杜丽娘)眉眼画的必须清秀,脸上的脂粉要略重一些。
花旦——所扮演的人物是比较广泛的:有活泼天真的少女,像《春香闹学》的春香,《小放牛》的村女。
有轻佻风骚的妇人,像《乌龙院》的阎婆惜。
也有性格泼辣的妇女,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
这一些角色的面部化妆大都浓妆艳抹。
但在眉眼的描画上,应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有所区别。
扮演少女,须在印膛上涂一红点。
武旦、刀马旦——扮演有武功的女角色(像孙二娘、穆桂英)面部化妆与花旦略同,但在眉眼吊得较高一些,以表现妩媚中带有英武气概。
(由武旦扮演的神怪角色,像《四洲城》的水母,《无底洞》的白鼠精,面部化妆相同。
)老旦——扮演老年的妇女,像《太君辞朝》的佘太君,大都是本色脸,不敷脂粉。
但青年演员扮演的老旦角色,如果脸上不化妆,看起来很不像;须在额间、眉角和鼻窝略画出几笔皱纹,就能够刻划出老年妇女的面貌。
彩旦——由丑角应工,又名丑旦。
多扮演封建社会“三姑六婆”一流的反派妇女(像《能仁寺》的赛西施),但也扮演一些滑稽诙谐的妇女(像《四进士》的万氏)。
面部化妆由于性格的不同,有涂脂粉的,也有不涂脂粉的。
但大...
京剧花旦妆容解释
京剧旦角儿化妆步骤: 步骤: 1、基础:有过敏的先打B6——凡士林——修眼袋、黑眼 圈——底色(一定要把自己的骨骼打出来)— —提亮(130)(从眉毛往上先涂T形区,鼻中段长的人不要提得太长;眉尾处、外眼角外上方处也提亮)——修腮(从耳下方最深的地方往里打,脖子处往下打,与脖子颜色揉开涂匀;鼻梁低的人修腮的时候可在鼻梁两侧打一点)——定妆粉(浅色用于提亮区,深色用于暗色区,双眼皮地方要多扑一点)。
2、眼睛:1)贴美目贴 调整眼睛的形状;一定要贴在眼皮的印上;外眼角一定要高于内眼角 2)画眼影 顺着双眼皮兜出红色,下眼帘也整个涂上红色;这个红色要同腮红衔接上;继而再顺序用浅棕、深棕、黑;先用大号的笔蘸浅棕从外眼角往里兜,留出提亮和眉骨的部分,实际上就是兜出来眼窝;再用小一点的笔蘸浅棕和深棕揉在一起,从后面往前兜,如果外围兜得宽,这一层要兜得窄一点;再用深棕由外向里越来越深兜,上眼帘最深的地方是外眼角,最浅的地方是内眼角;下眼帘用最细的小毛刷于1/3处兜深棕、黑色,也是外眼角最深;下眼帘外眼角一定不要低于内眼角;中号刷子蘸一点点浅棕在鼻侧打出鼻梁; 3)画黑眼线 闭着眼睛轻轻往下看即可,内眼角最细,外眼角最宽,大眼睛就宽一点,小眼睛就窄一点;内眼角和外眼角都要画,内眼角往下兜一下再回来。
3、眉毛:用斜面笔蘸浅棕,一定要顺着自己眉毛的走向画,前面宽,脸宽的眉毛画高一点,脸窄的人不要画得太上扬;小生的眉毛粗一点,眉峰稍立起来;花旦的眉毛细一点,扬一点;用灰色眉笔在棕色上面一根一根地画眉毛,让眉毛有立体感;用黑色眉笔画灰色中间; 4、假睫:贴在上睫毛的底下,用眼线液把睫毛上下都涂黑,与其他妆衔接好; 5、腮红:表情微笑着涂,把颧骨最高处避开(颊部需要收缩的部分涂白); 6、提亮:用肉色再于提亮各处提一提亮; 7、嘴唇:最高部分应该是在上嘴唇的1/3处;上下嘴唇的厚度比为1:1.5;下嘴唇是个船形;嘴唇撅的人在嘴唇正中区域要打点深色,要揉开;花旦嘴巴不撅的人可以在嘴唇正中区域涂点珠光。
京剧旦角贴片子 可分为三个类型: 1、二柳:是过去贴片子的重要方法。
再加上齐眉穗把二柳贴成月亮门型,一般使用范围是古代仙女一类。
两个大柳贴的前后位置,决定于演员的胖瘦,大柳的长短要根据脸型把不需要的部分盖住,齐眉穗留得不能太短,选中两眉的中间部位,脑门狭窄的要往上贴,露出脑门;脑门大的要往下贴,以便遮盖,主要帮演员弥补缺陷。
2、小弯、大柳:是一般青衣、花旦角色最常用的贴法。
旧时用纸胎涂生漆制成,十分粗糙,后改为人发。
用刨花水梳理后贴在演员脸上,青衣要贴水折,挡住耳朵,左右手各刮一个比较吃功夫。
小弯又分七个、五个两种,现多为七个小弯的一种,它的贴法是中间一个,其它六个分别以拱型贴在两边。
这七个小弯的作用特别大,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决定演员的美丑,虽然有脸长可贴短,脸短可贴长的一般规律,更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特殊效果。
它应该是经验和规律,程式与感觉的天成。
一般传统戏旦角的小弯和大柳的贴法以鸭蛋形为标准,这里更需要结合演员、人物、行当的标准,综合把握。
3、歪桃:所谓歪桃片子是由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技术手段外化出来。
而戏曲化妆的贴片子也服务于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般歪桃片子适用于泼辣旦角,如《巴落河》的九奶奶就是贴歪桃,以表示人物的豪爽、放浪的性格。
歪桃片子由三个小弯和两个大柳组成,在脑门左边贴三个,右边用一个小片子弯成歪桃型,然后播花或戴齐眉穗。
还有一种是禁婆,也大都贴歪桃片子,梳搭拉苏头。
1、旦角扮相的规则:传统戏的内容,大都是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市井庶民的生活。
依据历史、服装头饰产生了京剧旦角扮相的程式。
如:青衣,在京剧中大都是正旦,扮相要端庄大方,眉眼的勾画要清秀,以鸭蛋形为一般标准。
整体效果要雍容华贵,基本以戴点翠和银丁头面为主,根据人物、情节的变化决定头饰的变化,以戴红绒花、凤头桃为表示结婚、喜庆;以左戴茨茹叶为守寡、丧夫;右边留甩发为表示流浪、发配、疯癫的精神状态,还有个别青衣戏挽缕子。
附图:
描写古代女子妆容的句子有哪些?
《木兰辞》宋 郭茂倩: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描写了女子梳头、化妆的过程。
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木兰辞》: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京剧中所有角色服装详细描写,要所有的角色的服装描写,要详细,...
我是演青衣的京剧主要是有四个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流派:叶、姜、刘、徐。
旦行流派:梅、尚、程、荀、王、宋、毛、李、张、杨、陈、筱、小李、大李、龚。
净行流派:郝、侯、袁、裘、金。
丑行流派:萧、叶、刘、马。
戏曲角色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
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生、旦、净、丑”是用“反喻”取名的,这其实是个很老的传说,早在杂剧、传奇流行的时代就有了。
不过,就在此说正盛时已指出其谬。
如明代文学家祝枝山的《猬谈》中说:“生、净、旦、末等名,有谓反其事而称,又或托之唐庄宗,皆谬云也。
生即男子,旦曰装旦色,净曰净儿,末曰末泥,孤乃官人,即其土音,何义理之有?”这就明明白白地否定了戏曲角色“反喻”的说法。
先说“生”。
祝枝山说:“生即男子。
”说得简单,却合情合理。
先生、后生、儒生以及张生、李生等等,其中“生”的本来含义不都是对男性的称谓吗?有人可能觉得这太简单、普通了,硬要去考证其中的奥秘,结果就生发出一些牵强附会的说法。
再说“旦”。
人们常想弄明白为什么舞台上的女性要称“旦”?戏剧史家周贻白认为,“旦”字系由“姐”字演变而来。
顺序是先有“姐”,由“姐”讹为“妲”(宋杂剧中有《老孤遣妲》、《双卖妲》、《褴哮店休妲》,“妲”皆“姐”之讹),再由“妲”简笔为“旦”(金元院本中有《旦判孤》、《酸孤旦》,原来的《老孤遣妲》成了《老孤遣旦》)(见周贻白《中国戏曲论集》)。
“姐”历来是对女性的称谓,既然“旦”即“姐”之讹,那么“旦角”专演女性也就很好理解了。
再说“净”。
元人柯丹丘认为“净”即“靓”之讹。
他解释说:“傅粉墨献笑供诌者,粉白黛绿,古谓之靓装,今俗讹为净。
”“净”用脸谱,确是粉白黛绿,符合“靓”的含义,柯丹丘的说法是可靠的。
说到“丑”,其实不用解释,无非是相对于“俊”来说的。
人们不是常说“丑扮”、“俊扮”吗?“丑角”扮演的人物虽不全是坏人,但大都须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其形象毕竟是丑的。
回答者: 孙之望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3-4 21:50 --------------------------------------------------------------------------------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1.生 行 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简称“末”。
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
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5.丑 行 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回答者:小松博客 - 首席执行官 十五级 3-4 21:50 -------------------------------------------------------------------------------- 旦净末丑,名从何来,很多研究戏曲的人已经靠猜了。
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生、旦、净、丑”是用“反喻”取名的。
这其实是个很老的传说,早在杂剧、传奇(古代戏曲的不同形式)流行的时代就有了。
明代才子祝枝山就很不以为然,他认为把生旦净丑说成是反话,或者假托是唐庄宗取的名,很没有意思,这只不过是大家的通俗叫法,有什么大道理可谈。
真是大才子,一句顶别人的一千句。
由此而看,生,就是指男人,要不然怎么会有先生、后生、儒生以及张生、李生等等叫法。
旦,解释起来复杂点,戏剧史家周贻白认为,“旦”字是由“姐”字演变而来。
顺序是先有“姐”,接着“姐”被人们讹为“妲”(宋代杂剧中有《老孤遣妲》、《双卖妲》等剧,“妲”就是“姐”),再由“妲”简笔为“旦”(金代、元代...
描写“唱戏”的句子
1. 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演员们粉墨登场京剧开始了,我们都喜闻乐见。
2. 和着京剧的配乐,她一会儿转着圈,一会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连停下来的姿势都是那样的精美。
还有她的眼神,真是传神哪!3. 穆桂英就属于武旦了,着重于“打”。
两个兵器一相交,动作也随之而来,又是翻跟头,又是转身。
当穆桂英的眼神盯住你看时,都让人产生畏惧感。
4. 一出场,小悟空就是十几个空翻,紧接着舞起了手中的金箍棒,看得我眼花缭乱。
不一会又练起了金鸡独立,站得稳稳的,真是好功夫!5. 特别是跟罗汉斗的时候,悟空三拳两脚就把罗汉们打得落花流水,真是精彩极了。
轻松胜利的悟空还调皮地抓耳挠腮,显出了猴子的顽皮劲儿。
6. 开始,演员们表演了一出“打虎上山”。
他们披着白色的戏服,画着五彩的脸谱,有的舞剑,有的翻跟头,还有的唱戏,表演得非常精彩!7. 接下来是水袖表演,演员们穿着淡黄色的纱裙,象一群漂亮的天使。
有一位主角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其他人围在四周,把长长的水袖抛向中间,舞台上好像盛开了一朵美丽的莲花!8. 大幕缓缓拉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蜘蛛精带领的大小众妖。
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娇媚多姿。
紧接着是唐僧师徒4人,他们精神抖擞,一身正气。
9. 许多的人认为京剧的节奏慢,就像摇篮曲似的催人入睡。
其实也不错,但这都是根据剧情来定的。
有慢的,反之,也有快的,那速度惊人,没有字幕你是听不出他在唱什么。
10. 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
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
11. 一阵开场锣鼓敲罢,隆花出台了。
为了达到对敌人最大的吸引力,不使他们半途走掉一个,她也不管剧情的安排,先拿出她的刀马功夫。
12. 孙悟空师兄弟为了救出师父与蜘蛛精斗智斗勇。
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你眼花缭乱;蜘蛛精魔幻般的变脸,让你叹为观止。
那如梦如幻的布景,让你身临其境。
13.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京剧表演,那些演员在台上一会儿说,一会儿唱,有时还兴味盎然的表演一番。
14. 嘿!看那演员有滋有味地演唱,有声有色地步法,看京剧还真是一种享受!紧接着,出来了一个黑脸大汉,长长的胡须一直长到腰间,黝黑的脸上流露出正直、刚烈的情感。
15. 京剧有生旦净丑之分,着重于唱念作打这四个要素。
天女是花旦,主要在“作”上。
她舞的彩缎上下翻飞,挥动自如,就好像是自己的手臂一样。
京剧四大花旦
京剧是一种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
京剧流派主要是指演员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
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发展,从王谣卿一直到“四大名旦”,许多戏的表演都打破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分工界限,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
1949年以后的京剧界普遍引进了苏式大剧院模式,逐渐取消了名角挑班制度。
京剧艺术创作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传统意义上以演员个人为标志的京剧流派不再出现了。
1927年,中国京剧确立了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为“四大名旦”。
自此,京剧旦角也就主要分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尚派和荀派。
梅派(梅兰芳),梅兰芳毕业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主要传人有: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李玉芙、梅葆玖 、李维康、夏慧华、杨春霞、李胜素、李洁、史敏、杨畹农、张春秋……,梅葆玖是目前梅派的领军人物。
程派(程砚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主要传人有:荀令香、陈丽芳、赵荣琛、王吟秋、李丹林、新艳秋、侯玉兰、江新蓉、李世济、李蔷华、刘桂娟、迟小秋、刘秀杰、李佩红、张火丁、钟荣…… 尚派(尚小云),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主要传人有:尚长麟、孙荣蕙、杨荣环(兼学梅派)、张君秋(在尚、梅两派基础上自成一家)、童葆苓(兼学荀派)、周百穗、孙明珠、王玉珍……,李世芳、毛世来、吴素秋等都曾从尚受业。
荀派(荀慧生),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主要传人有:毛世来、许翰英、李玉茹、吴素秋、童芷苓、张正芳、曲素英、宋长荣、刘长瑜 、孙毓敏、耿巧云、管波、赵燕霞、阎桂祥、陈和平、李晓兰、沈健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