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美句子

《过秦论》中,揭示秦国灭亡的句子是?

日期:2019年11月26日 分类:优美句子

秦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弱为天下始。”

《过秦论》中,揭示秦国灭亡的句子是?

《过秦论》是贾谊写的,“过”是名词,过错的意思,“过秦论”就是论秦朝的过错。

“论”用倒装的方式强调“过”。

贾谊对当时的政局不满,提出改革的想法,被贬了。

所以郁闷无处发泄,就以议论文来批评时政,但有不敢太直接,于是拐了一个弯议论秦国的兴衰灭亡,以此来警告当局。

其实贾谊也就这样了,本身作为一个文人,也没什么后台,只能发发牢骚了。

所以贾谊是优秀的文学家和政论家,而不是政治家。

不过这篇文章确实写得很好,当时上学时候是要求选段背诵的,考试也经常考

《过秦论》中说明当时皇帝不是秦始皇的句子是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始皇都死了嘛,后面都说陈涉吴广起义了,那都是秦二世的事了然陈涉瓮牖(yǒu)绳枢之子,氓(mé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贤,陶朱、猗(yī)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yǐng)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哪一句

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一文,中心论点放在全文的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句文言,翻译过来是,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

因此,“仁义不施”是原因,“攻守之势异也”是结果。

这句话是从反面总结出历史教训,来劝谏西汉统治者,如果从正面讲,秦要想使其攻与守的形势不发生相反的变化,就得施行仁义政策。

用形象的语言来说是: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

这就是说:不可失掉民心,过分迷信武力。

因此,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帝国的灭亡的原因,归纳为两字“暴政”(残暴)。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秦朝的灭亡

秦朝灭亡的原因从公元前221年到前230年的十年间,秦王嬴政以雷霆之势一举荡平了东方六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之下,人们耳目一新。

但短短的十五年后,庞大的秦帝国轰然瓦解,人们还没来得及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又要探寻它失败的历史了。

秦的灭亡尤如迷雾般使人费解,有的历史学家终其一生,穷究深探。

秦帝国的建立及其确立的一整套完善的制度犹如流星划过长空,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

古往今来的历史学家都一致认为秦的灭亡主要是由于统治者的暴政而引起的,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秦始皇雄才大略,为了使秦帝国的统治万世永存,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尤其是修筑长城,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陈琳在《饮马长城窟行》歌中写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

秦始皇为了修自己的陵墓,二世为了自己的享受大修宫室,频繁的强迫老百姓服劳役,不惜民力。

可以想象老百姓生活的悲惨。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的话发人深省。

秦的灭亡归根到底是自己造成的。

统治者以老百姓为敌,终会使一人之心,而成为千万人之心,灭亡是指日可待。

秦朝的统一,法家思想可谓是功不可没。

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开始,历代秦王都尊奉法家思想,秦始皇更是对韩非子的学说推崇至致。

商鞅变法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赏罚制度,强迫所有的人都从事生产性职业,推行‘连坐’和监视制度,不仅使秦国经济实力强大,更明显的是确立了不可与战的军事实力。

秦在统一之后继续法家思想,用强力削平不稳定的因素,整饬统治秩序,主要措施包括有,销毁民间兵器,迁徙地方豪富,修驰道,统一文字度量,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的皇权政治。

这一切的实现都是在秦始皇的高压之下完成的,四海在表面上归于了平静,但底层却是暗流涌动。

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来高压统治老百姓。

从《秦律》中得知,秦的刑法体系中有罪名近200种,方式有死刑、肉刑、耐刑、笞刑等多种残酷的刑法。

一人犯法,裙带家人;一家获罪,殃及邻里。

法家思想统治下的秦国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触即发。

汉人贾谊曾说,“秦皇帝在之时,天下已坏矣,而弗自知也。

”而继始皇之后的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奢侈,使老百姓“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

”迫使全国不断出现武装起义的火星。

到了“人人思乱,四海鼎沸,草泽竞奋”的地步了,此时的秦帝国已经踏上了死亡的轨道了。

统一的王朝需要有统一的思想,与皇权政治相辅而行,以增强老百姓的向心力,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归属感。

这一点对刚刚成立的秦帝国非常必要,秦一举吞并东方六国,在武力上容易征服,但在文化上,要想整和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统治者极大的智慧。

显然法家思想不适合作为一个新兴统一王朝的指导思想,相反其只会增强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突力量。

法家思想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国家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国家政治哲学与谋略体系。

法家学说的实践性有利于君主权力的增长和国家力量的强化,但是都是建立在武力和强权之上,而对文化却是忽略的。

秦的法家治国理念使老百姓暂时臣服于君主的强权之下,但在大一统时代,把下层社会的个人更加直接结合在一起,个人摆脱了氏族和贵族等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更大的空间,因此农民受到沉重压迫后往往会从争生存的斗争容易转到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中去,秦的统治者几乎是陷入了老百姓反抗的汪洋大海中,斗争的大军中有朴实的农民,知识分子,还有原来六国的贵族势力,这些力量在高压统治下会归于平静,同时也在压迫中积累力量。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终于点燃了各阶层百姓心中的战火。

秦的灭亡在我看来,是统治者在统一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所造成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法家思想再恰当不过了,法家思想为秦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大也埋下了灭亡的种子,国家统一后统治者应该改弦更张。

在法家思想统治下老百姓尤其是士大夫心中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理想。

其后的儒家思想就弥补了这一 缺陷,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得以长久的延续发展。

因此,秦的灭亡统治者的暴政是主要原因,但统治思想的不适宜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原因。

下面引用千古大哲老子的警告对秦朝的灭亡予以总结: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无论是个人、家庭、组织、社会、国家、以致于万物都必须尊道贵德,否则,必将被大道所抛弃。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活的意思)”) 人即使有内在的本领,也必须有所畏惧,敬畏天道。

否则,必将招来死亡的结局。

(“舍其慈且勇,则必死矣”) 慈悲是大道的属性,如果失去了慈悲,一味逞勇,那么必将是死路一条。

(“侯王得一(一为德的代称,如同〇为道的代称一样)以为天下正。

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蹶为跌倒的意思)”) 国家治理者必须牢牢抓住德这个本质,才能换来尊贵,否则必将自取欺辱,从高位上跌落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