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什么?
日期:2019年10月25日 分类:优美句子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有:
1、左牵黄,右擎苍
2、亲射虎,看孙郎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西北望,射天狼
1、典故简介
(1)“左牵黄,右擎苍”,是说左手牵黄犬,右臂架苍鹰.。典出《梁书·张充传》:张充年少喜好游猎,出猎时“左手臂鹰,右手牵狗”,苏轼暗用其事。
(2)“孙郎”,指孙权。这里以孙权自况,进一步描画打猎的热烈场面。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汉书·冯唐传》,用冯唐赦魏尚事:汉文帝时,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战绩卓著,后因上报战果数字有误被削职,郎中署长冯唐谏文帝不应如此对待武臣名将,于是文帝就“令唐持节救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苏轼希望得到重用,以报效国家。
(4)“天狼”,星名。《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这里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
2、全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作品简介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亲射虎 , 看孙郎 看孙郎。
2、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请问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借用典故的句子是?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就运用:1. 引“亲射虎”典故,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表现了他虽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2. 引“遣冯唐”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 引“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心曲的句子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心曲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2、全词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
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
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
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
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请问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借用典故的句子是?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就运用:1. 引“亲射虎”典故,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表现了他虽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2. 引“遣冯唐”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 引“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愿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表达了太守愿意驰骋沙场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
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
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江城子.密州出猎 思想感情及语句赏析
苏轼(1037~1101),又名苏东坡,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这首《江城子》从表面看是记出猎之事,实为抒豪情寄壮志之作,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诗人保卫边疆,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太守“左牵黄,右擎苍”率领人马出猎平冈的场面。
突出了“老夫”的狂放。
“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是苏轼自称。
熙宁八年,苏轼四十岁,刚到中年自称老夫,这是受古代文人喜欢叹老嗟年的影响,也是因是人当时政治地位的低下,往往会引起年华易逝、老之将至的悲叹,但这句主要意思不在叹老,更在于不服老。
“聊”,暂且。
“发”,抒发。
出猎这是一次得以抒发心情的难得机会,所以说 “聊发”。
“少年狂”,少年那样的豪壮之情。
“狂”,概括了苏轼的精神状态,意气昂扬,豪迈狂放。
年龄虽然老了,但精神犹如少年。
所以这句的重心落在“少年狂”三个字上。
全句是说,我虽然已是一个老人了,但是偶尔还会有少年那样的狂放之态,豪壮之情哪!这开头一句奠定了全篇的昂扬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狂放之态、豪壮之情,却不能施之于疆场,而只能见之于猎场。
在“聊发”两个字里面,实际上蕴涵着作者的理想与所处的现实之间的矛盾,隐隐约约地流露出那种空有一身豪情壮志不能施之于疆场的不满与无奈的情绪。
但他能在百无聊赖的处境中,还焕发着“少年”的英气,委实是难能可贵。
一个“狂”字足见报国情怀之强烈。
再看看“老夫”的“少年狂”。
首先是行为上的“狂放”。
“左牵黄,右擎苍”,这是“出猎”题中应有之义,这里写物是为了写人,写出了作者出猎时的雄姿:诗人(太守)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大衣,身背雕弓,骑着骏马,带领随从千余膘马,席卷“平岗”。
少年时代的英姿与豪迈狂放跃然纸上。
上面四句,写黄狗,写苍鹰,写随从,写浩大的场面与声势,无一句直接写作者自我,但我们会发现,句句都与“老夫聊发少年狂”相关,实际上作者的自我形象已于这种间接的描写中隐约可见。
这几句写出猎队伍,可以说已经把浩浩荡荡的出猎声势、气氛渲染的很到家了,这其中目的不能说与“为报”无关。
“为报倾城随大守,亲射虎,看孙郎”句是写密州百姓,更是写实人自己。
“为报”,为了答谢。
“倾城”,全城之意,指密州全城百姓。
“太守”是作者自指,宋代的知州,相当于汉代的太守。
密州百姓倾城随观出猎,想一睹太守驰骋猎场的雄姿风采,而太守呢,太守此时也想一展身手,以答谢全城老百姓的盛情,所以要“看孙郎”,“亲射虎”。
这正与首句的“少年狂”相呼应,作者用来自比,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诗人出猎时仿佛回到少年时的英武神态和性*情的狂放。
再看下阕:写“老夫”在思想上的“狂放”,写宴后“老夫”的豪兴和胆气,重在抒情言志。
首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胸胆”,指作者的胸襟和气概。
“尚”,更加的意思。
这句说,痛饮之后,乘兴出猎,所以心胸更加开阔,气概更加豪壮。
这句还是在继续写“少年狂”。
正因有了“酒酣胸胆尚开张”,所以下面的议论“鬓微霜,又何妨”借出猎一吐胸臆,直陈己志,两鬓白霜又有何妨?便显得壮心不已,豪气逼人,难以抑制。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也是倒装句式,可还原为“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
意为:什么时候朝廷才能派冯唐那样的使者,手持“符节”来启用我,使我能驰骋疆场。
“节”,符节,朝廷的使者,代表皇帝行使权力,故以符节作为凭证。
“云中”,是汉代的云中郡,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一带。
这里是运用典故,作者以魏尚自比,一方面包含着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委屈心情,但主要的还是表现希望朝廷重新信任和重用自己的迫切心情。
“何日”二字,就充分突出了这种心情的强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是料想之词,应当,定会,一定。
“挽”,拉,牵引。
挽弓如满月,表示勇武有力。
如杜甫有“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的诗句。
“西北望”是倒装句,可还原为“望西北”。
“西北”是对异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泛称。
具体是指北宋时西北、北方的西夏政权。
全句意思是说: 那我一定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心至此和盘托出。
句中的“挽”、“望”、“射”是三个顺序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感情达到了高潮,从而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这首词的爱国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