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的主旨句/?
日期:2019年10月25日 分类:优美句子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们老师讲的是这句,突出了中心,点明了主旨
本文的意图是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与经历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送东阳马生序》本文所强调的主旨是 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送东阳马生序的主旨句/?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们老师讲的是这句,突出了中心,点明了主旨 本文的意图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与经历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送东阳马生序》本文所强调的主旨是 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题目及答案
1.作用是引起下文;2.学有所成是因为他勤奋刻苦,以学为乐,虚心求教,求学若渴;3.指古代男子年满20岁,即成年.类似的词有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 指女子十五岁弱冠: 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等等.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 班极: 姓名: ●作业导航 1..了解“序”这种文体; 2..作者如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3..掌握“致”“走”“尝”“俟”等文言词语。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A..烨(huá)然若神人 BB..余则缊(yùn)袍敝衣 CC..无冻馁(něi)之患矣 DD..生以乡人子谒(yè)余 2..解释下列加点加粗的字。
(1)不敢稍逾约: (2)弗之怠: (3)俟其欣悦: (4)负箧: 3..下列加点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A..走送之(跑) BB..未尝稍降辞色(颜色) CC..尝趋百里外(曾经) D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4..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____(朝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
朱元璋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刘基赞许他“_________________”,四方学者称他“____________”。
宋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全文从几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6..从文中可以看出,明代太学生有哪些优越的学习条件?7..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8..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9..翻译“寓逆旅”至结尾句。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0..解释加点加粗的字。
11..概括各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2..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13..本文与《马说》相比,体裁上有什么异同?14..本文与《马说》相比,语言上有什么不同?★试一试 15..根据语境填写课外名句。
面对堆积如山的书籍,我们只有“勤读”,才能走向成功;面对无边的知识海洋,我们只有驾着“苦学”的小舟,才有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段话正好验证了这样一句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参考答案: 一、1..AA yè 2..超过 (2)懈怠 (3)等待 (4)书箱 3..BB(脸色) 4..明初 开国文臣之首 当今文章第一 太史公 刘基 高启 宋学士文集 赠序 5..读书之难,求教之难,行路之难,衣食之难。
6..日有廪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7..对比。
进一步突出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从而告诫他们要精其业,成其德。
8..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概括了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9..略 二、10..其:代词,他(董生)/那里 (2)易:改变/容易 11..首段慰勉董生,说此去必有机遇。
第二段笔锋一转,说此去是否有好机遇还不一定。
第三段借临别嘱托表明:有才能之士应出来为“天子”效力而不应归依藩镇。
12..劝董郡南不要北去,但又不便明说。
13..两篇短文的内容都是议论性的,但体裁不一,《马说》是议论文,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近。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赠别文章,重在叙述。
14..《马说》语言奇巧而言辩,文气畅达而波澜回转。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语言恳切而意味深长,言外传意,委婉含蓄。
15..书山有路勤为径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的预习笔记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状语,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
(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余立侍左右。
(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 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走送之。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因此,今义为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 小兵) 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 填充) 同义复词 1.假=借 :借 2.叩=问 :请教 3.沃=灌 :浇洗 4.廪=稍 :米粮 5.叱=咄 :训斥,呵责 6.欣=悦 :高兴,快乐 一词多义 1、以: (1)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2)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生以乡人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3)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2.之: (1)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 (走送之) (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3.患: (1)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4.故: (1)所以,连词(故余虽愚) (2)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道: (1)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 (2)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至: (1)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 (2)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质: (1)询问,动词(援疑质理) (2)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 8.色: (1)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2)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3)颜色(课外) 9.而: (1)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2)表承接:(久而乃和) 10.卒 (1)同“猝”。
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 (2)突然 (则亡以应卒) (3)死 (4)完毕 (5)终于 11.或 (1)有时(或遇其叱咄) (2)有的人(或以钱币乞之)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
“之”代笔录的事。
“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 2、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 省略句: 1.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
译: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有时候遇到他地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了,我旧又请教。
2.(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省略主语)翻译:(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同(我)交游,(向他们请教)。
3. 寓(于)逆旅主人。
(省略介词)翻译: 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
问题研究 1.对比作用 用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做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富足/充实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在对比中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
用太学生们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学习条件低劣形成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学业能否有成就,取决于主观努力,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在对比中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
2.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3.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如果学习条件差,要勤勉治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4.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 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自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作为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诚实守信、尊师重教也都是值得肯定的。
5.作者并不因为衣食住行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读书声画创作一幅对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侧耳为学勤。
6.作者为什么从最艰...
送东阳马生序总领全文的句子
总领全文的句子:余幼时即嗜学.总结全文的句子: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 【朝代】明代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翻译以下《送东阳马生序》的句子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闪光耀眼好像仙人。
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概括送东阳马生序第一段的句子是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没有书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别人借书看,依然做到了遍观群书。
相较之下我们的条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学成这样,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环境的优越与否压根不能构成学不好的理由。
试想一下,同一个时代的人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学习条件好么,不是也学的很好?宋濂的学习条件不好,甚至非常的恶劣,照样学的很好。
更说明了学习条件不是学习好坏的借口、理由。
物质生活好又怎样,学不好也没有用。
我认为只要努力了,认真了便可以学好!宋濂的学习的那股劲头也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有他一半的热情,就不是现在这点可怜的分数。
还有一点,在现在的学生之中有一个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与别人攀比。
而宋濂没有注重穿着打扮。
这是值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书生的信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为了“金榜题名天下知”,为了为百姓做点好事,为了前程……只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寒窗苦读十年,再去考取功名。
现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宋濂求学的艰辛、酸涩并非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所能全部了解的。
我们考试、学习上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总是找客观理由,但我认为学的好与坏都在于自己,在于有没有认真。
宋濂有句话我非常欣赏“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学的好与坏都只是为了自己,我们应该为了学习而学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在后半学期的学习里奋起直追,学出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