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故事

宜华集团刘绍喜:从0到700亿,“中国木业大王”的经商之道

日期:2019年12月17日 分类:名人故事

  宜华集团刘绍喜:从0到700亿,“中国木业大王”的经商之道

  文/清如

  【人物名片】刘绍喜,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刘绍喜,被誉为“中国木业大王”,将宜华从一家简陋的家具厂发展为总资产700多亿的木业王国,其背后的经商之道是什么?

  一、大胆下海经商

  1987年,第一次创业浪潮如火如荼。这一年,任正非创办华为,宗庆后成立娃哈哈,而刘绍喜创立了宜华。

  大胆创业,是因为刘绍喜渴望脱贫致富。刘绍喜是农民出身,家境贫寒,全家8口人挤在一间16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为了改变命运,他决定下海经商。

  于是,他借来800块钱,成立了莲下槐东家具厂,即宜华集团的前身。初期,家具厂十分简陋,电锯、斧头、锉等工具都是从市场上淘来的旧货,但是刘绍喜不畏困难,开始制作家具。

  然而,由于名气较小,家具销量低迷。如何才能打开局面呢?刘绍喜决定开展“免费试用家具”活动,即让顾客免费试用家具一年,试用后觉得满意再付款。

  顾客很快蜂拥而至,刘绍喜的家具由此打开销路。短短三年,家具厂的销售额就突破百万。

  随着业务不断扩大,目光敏锐的刘绍喜又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原木地板。

  二、重视品牌信誉

  1992年,刘绍喜发现原木地板市场空间广阔,于是决定做出口贸易。他和台商合作,自己负责生产,对方负责销售。

  但是出师不利,一位台商反映木地板不合格,要求退货。原来是木地板受潮导致水分增加,刘绍喜果断承担一切责任,他的话掷地有声,“做人,要有担当;做事,要有诚信!”

  刘绍喜这种讲诚信、勇担当的态度令台商十分感动,双方之后建立了长期合作。

  同年12月,刘绍喜成立宜华装饰木制品公司,由OEM(代工)向自主打造品牌转变。

  为了破解木材容易变形的难题,他邀请台湾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改良木材原材料的加工流程。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出了喷气复式烘土窑方法,提升了木材品质。

  此后,宜华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一跃成为国内木材加工行业的老大,并且被评为“信誉品牌”。

  然而,刘绍喜的野心不止于此。

  三、建立木业王国

  刘绍喜希望将宜华做成百年企业,而这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国内森林资源有限,于是他将目光投放到海外,决定在海外建立木材基地,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从1993年开始,刘绍喜漂洋过海,先后到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考察,最后决定在缅甸建立第一个木材基地。

  但是,缅甸的这片林区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似乎很不划算,刘绍喜却自有妙招。他因地制宜,雇佣当地的马匹运输木材,成功让进口木材抵达汕头。

  之后,刘绍喜又在非洲、美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建立了木材基地。他坚持“砍一棵树,补一株苗”的原则,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

  有了强大的后盾,刘绍喜开始加快扩张的步伐。他在世界各地建立销售网络,并且进军房地产等多个领域,构建了总资产700多亿的木业王国。

  现在,刘绍喜正朝着百年企业的目标迈进,宜华的传奇仍将继续。

  来源:南财专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