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去世:那个不肯言败的风云人物走了
日期:2019年10月06日 分类:名人故事
褚时健去世:那个不肯言败的风云人物走了
文/净物
3月5日,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
曼德拉有句名言:“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再是在于坠落之后总能再度升起。”这句话用来形容褚时健再合适不过。
他总能在一次次跌落谷底之后再度登上人生巅峰,波澜壮阔的一生,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的话,只能是“传奇”。
褚老一路走好。
1
曾经,他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争议的企业家。
当众声沉寂,劫波度尽,耄耋之年的他,又一次引来万众注目。
然而对一生跌宕沉浮,他却始终不肯多言,只是说:我希望人家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
“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
这句话与他,有多么轻,也就有多么重。
2
1927年,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偏远村庄,矣则。
1942年,父亲在外地做生意时,被日机炸成重伤,病体残喘一年后,留下妻子和六个儿女撒手西去。
身为长子褚时健主动离开学堂,和母亲一起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那年他15岁。
幸好,家里还有祖上留下一间赖以活命的酒坊,自此,700多斤粮,1000多斤 燃料,全靠他一力承担。放粮、蒸煮、搅拌、发酵、捞渣,出酒,…。。。
15岁的少年一天劳作18个小时,常忙到不知日暮月升。
晚年的褚时健讲起来,还非常自豪:别人家三斤苞谷烤一斤酒,我两斤半就可以,还比他们质量好。
可第二年夏天,堂哥褚时俊的到来,把他的命运带上了另一条轨迹。
褚时俊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整个褚家的骄傲。
他不想看到灵敏能干的堂弟整日囿于酒坊山寨。
对他说:你这么聪明,应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你都不知道。
本就好强的少年心里泛起波澜,然而一副重担全然交给母亲他又实在于心不忍。
一生沉默坚忍的母亲却不待他多言,只说了短短一句,我知道,再难也要让你上学。
可送别忍痛送别儿子的母亲不会知道,这并非一条单纯的求学之路。
3
事实上,在那个山河破碎,风云激荡的时代,也很少有年轻人能够全然的一心向学。
他两个弟弟病死,一个弟弟和情如手足的堂哥牺牲战场。
他一生坚强的母亲再也支撑不住,1950年离他而去。
见过晚年褚时健的人都说,他有很强的命运感。
怎么能没有呢?
自他少年起,他就不断品尝命运的无常无情,怎能不知晓命运的规则高高在上,却从不给人答案和谜底。
所以,他说:
“很年轻时就知道,把每一天安排好,就是对人生负责任,想的太多,没有任何意义”。
这成为贯穿他一生的态度,无论面对怎样的风浪和苦难,他一直都是承受,坚忍,埋头苦干,不问收获。
却受益无穷。
4
1979年10月,几经命运辗转的褚时健被任命为玉溪卷烟厂厂长。
和这个国家的许多人一样,他之前,尝尽了艰辛,被蹉跎多年。
已经52岁的褚时健,希望在这人生新的一站上,实现他希望的,最简单,也最厚重的:多做一些事,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实实在在的事。
1979年10月,褚时健举家迁往玉溪。
他的辉煌与陨落,骄傲与耻辱从此与这片土地一生交缠。
尽管有很大的心理准备,褚时健刚到卷烟厂时还是心里一惊:
很多工人祖孙三代挤在28平方米的房子里,有的甚至还生生塞下两家。同样困窘的还有他们的腰包,工资只及其他工厂的一半,很多男工找对象都非常困难。
烟厂厂区内有成群的鸡鸭到处乱跑,烟丝,散支烟遍地都是。
1980年,云南省一次大规模的香烟评吸会上,他们精选的红梅烟,专家只吸一口就给了评语:辣,呛,苦。
别人嘲笑:红梅,红梅,先红后霉…。。
处处是让人心凉的景象。
然而,十多年间,这个暮气沉沉的烟厂,在他治理下,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红塔帝国”,随便找几个数字也是让人心里一惊。
1990年代中期,玉溪卷烟厂年创造的利税达200亿元以上,占到云南财政收入的60%,相当于400多个农业县的财政收入总和。
17年间,烟厂共创利税991亿。
在高档香烟市场中,红塔山的年销量超过国内所有的香烟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
1995年,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发布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研究报告》,红塔山以320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长虹为87亿元。
很多人感慨:这不是烟厂,而是印钞厂,不同的是印钞厂的面额100,烟厂200。
他自然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称号聚集一身。
……
在这些可观的,显赫的数字和光环背后,是褚时健无尽付出和汗水,执念与追求。
每一个和他一起走过的烟厂人都知道。
是很多次他和工人一起背着香烟走上街头,一根根拿出来请人试吸。
是50多岁的他为了和工人一起抢修锅炉,连续3天不眠不休。
是很多人的记忆中,上早班的凌晨五点,他们看到的先是褚厂长的身影。
是数不尽的赶任务的日子里,他除了出差,几天天天都在车间待着。
始终,他和他们一起,带着他们跑,陪着他们跑。
是很多次人事上的排挤阻挠,被告暗状,以致于他的妻子形容他:只知道埋头工作,有人拿榔头打他一下,他才知道抬起头来,谁刚才打我?
是一次次起贷款,设备,跑断腿,磨破嘴,一次次立下“军令状”。
是一次次大胆的改革、创新,一次次的跌打又爬起。
始终,他和他们一起,爬过一座山,又望着更高的山……。
只为了,他常说的,可以很重,也可以很轻的两个字:责任。
对很多人的责任。
只为了一步步走向更大的愿景,立下初心时的愿景。
然而,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五百多年前就告诫说:“追求梦想的人们啊,已经付出就要付出更多”。
5
辉煌外,也许还有别的。
1991年,作家先燕云接到任务,要写一篇关于褚时健的文章,为了不落俗套,先燕云决定从褚时健的情感生活入手。
但这在褚时健家人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他的妻子马静芬说:
我和他生活这么多年,目前为止,都不了解他的情感世界。
在她眼里,褚时健是个心里只有事业的工作狂,很多年里,她都在抱怨他的粗线条,她常年体弱多病,随他四处流离辗转,他却几乎从来不顾及她的需要和感受。
他的儿女也甚少得到父亲的温情,在他们的记忆中,父亲展现给他们,似乎只有硬朗的腰板和从不停歇的脚步。
女儿褚映群对先燕云说:我不知道他的情感世界,只知道父亲从不软弱。
但褚映群又为“从不软弱”的父亲深感忧虑,对先燕云说:其实老爸也该退了,你说他是太阳般的汉子,说得好。不过光环大了,人会变成神的,太阳烤多了,人也会被烤糊的。
褚映群不会想到,没有多长时间,在她眼里坚硬如岩的父亲,心里却有了极其柔软的一隅,带泪,不可碰触。
那就是她的名字。
她更不会想到,“太阳烤多了,人也会被烤糊的”这句话竟一语成谶。
6
1995年3月,一封信来自河南三门峡的检举信让玉溪卷烟厂一片哗然。
该信反映河南洛阳的个体烟贩林正志勾结三门峡烟草分公司,通过行贿而取得卷烟指标。
5月,马静芬的妹妹和弟弟,被河南警方带走。
8月,褚映群亦因此案被从珠海家里带走。
9月,马静芬被从家里带走。
马静芬被从家里带走时,褚时健时正在香港出差,朋友怕他回去恐怕会面临危局,劝他暂缓行程。
褚时健摇头,亲人有难,他必须在他们身边。
何况褚时健认为自己全然说的清楚。一直以来他深知自己那支笔有多重,也故而极为谨慎。
的确有些领导子女来批烟,他实在逃不过时,却也从来没有放弃两条原则:手续齐全,量不大,还总不忘叮嘱:娃娃,懂点事,莫要把你老父亲害了。
然而,谁都不会想到,风暴既然掀起,到底会有多大威力。
褚时健实在光环太大,中纪委对这个案子很是关注。
在褚映群被送往河南看守所后,报道称她:共索要接受3630万元人民币、100港元、30万美元”。(罪名最终没有坐实。)
多年之后,褚时健都记得1995年那个寒冷的冬天。专案组打来电话说,褚映群在河南洛阳监狱自杀,只留下有两行字的遗书。
这个从不流泪的“太阳般的汉子”当即失声痛哭。
那一年,褚映群39岁,她唯一的女儿十岁。
褚时健见到律师马军时,又一次崩溃,语无伦次:“我对不起姑娘,她一直喊我退休了、退休了。映群自杀了,我对不起姑娘……”
马军说:厂长的眼泪大滴大滴地往下掉。
褚映群自小和父母一起四处辗转,跟着他们吃过很多苦,一直忙碌的父亲难得给过她几分温情。
很多年里,褚时健都觉得对女儿有亏欠,一提往事,就总重复:我对不起姑娘……。
在同一个看守所的马静芬对此事却毫不知情,两年之后,她被无罪释放,马静芬一再坚持说:我女儿一定不是自杀的。她始终认定:女儿是生病了。
褚时健不可避免的陷入悲痛,和各种调查中,繁杂的工作却依然在继续。
荣誉竟也还在继续。
在马静芬带走后没几天,云南红塔集团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的成立大会上,宣布褚时健同时任两个集团的董事长。
1996年1月,红塔集团召开董事会。会上,云南省委领导对褚时健仍是不吝褒扬。
褚时健也仍是一贯作风,不谈个人,只谈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与展望。
发言时他面容平静,一如既往。
有些人在下面悄悄说:厂长的心真硬,姑娘刚死。却也有更多细心的人发现,一直喜穿灰色西装的褚时健,那天一身黑色。
除此之外,除了更多的沉默外,任何人都不出他有丝毫异样。
可马军始终不会忘记,1996年的中秋节,他去看望褚时健。偌大烟厂空空荡荡,人们都在欢度佳节。
马军见到褚时健时,他正缩在沙发里,身上搭着一个毛毯,对面开着电视,显然也没有在看,头发糟乱,目光茫然。
马军说:那一刻,我心里真是难受。
然而,一切都还没有完。
7
1996年12月,褚时健想和友人去新平散散心,新平是他待过近20年的地方,犹如故乡。
新平的领导听闻,立马准备要隆重接待他,一心想安静的褚时健临时改道去了红河州的河口。
河口与越南的边境小城——老街,仅有一河之隔。一个正在被调查的人出现在边境,这嫌疑实在太大。
褚时健也正是在此地真正失去了自由。关于褚时健准备出逃,在边境被抓的消息,很快喧嚣一时。
1997年6月,褚时健被移送司法机关,他被从玉溪送往昆明的云南省看守所。
经年漫长的两年调查取证,1998年1月发通稿:
云南省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严重经济违法违纪案,经过联合调查取证,已取得重大突破。褚时健被控和红塔集团其他几个领导人以私分形式贪污公款355。1061万美元,褚时健得款174 万美元。
他承认自己心有不甘。
坦白:“1995年7月份,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但没有明确谁来接替。我想,新总裁接任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了300多万美元,还对身边的人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他其实一直身处悬崖边上。
他手下一个批条就能价值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想尽办法找他的人一直络绎不绝。就连他女儿到机场,赶着接她的小车也总排成长队。
他以为自己一直足够克制。却在临离开时,一失足坠下悬崖。
他终究不是神,只是一个凡人。
褚时健被移交司法机关后,律师马军拿到一份委托书,上面写道:我请马军当我的律师,全权处理我的事宜。
自从1987年给红塔集团做法律顾问,马军和褚时健打交道已足有十年,几乎见证了褚时健治下的红塔集团发展的全过程,他深知褚时健其人,也更明白这份委托书意味着怎样风险。
马军立马表态:我要见褚时健,办理正式委托手续。
为他心中尊敬的那个男人,尽一份力。
开庭那天,马军特意穿了一身雪白的西装,他说了足足有一个半小时。
马军的辩护词中有这样几句话:“玉溪卷烟厂17年税利总额991亿,17年全体干部职工分配为5亿,分配比率为0。625%,褚时健个人17年的全部合法收入总和为80多万,个人收入比例是十万分之一。他17年的全部合法收入,甚至赶不上一个影星一次广告的收入,赶不上一个歌星两次出场费。”
许多人为之动容。
只是,法不容情。
1999年1月9日,判决出来:因有坦白立功表现,褚时健,无期徒刑。
王石说,多少年过去,他都清晰记得那一幕:褚时健头型一丝不苟,非常整洁。在那种情况下,他站在那里,挺得非常非常的直。
听到结果,很多人落下泪来。
很多年后他说:我预估过好几个刑期,从没有想到是这个。
但当天,褚时健却只是不停摇头,一句话都没有说。
说什么呢?从峰顶直坠谷底。
那就沉默。
尊严。
他之外,却众声喧哗。
8
这场审判,事后被称为“世纪审判”。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到:此案见报后,在企业界和媒体掀起轩然大波,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褚报以同情。
甚至,在1998年初的北京两会上,十多位企业界和学界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联名为储时健“喊冤”,呼吁“枪下留人”。
他们同情的和马军的同情一样,一个为民族工业有着如此巨大功勋的国企领导,他的所得和贡献是否成正比?
他们追问的和马军的追问一样,到底是褚时健罪不可恕,还是在一个转型时代,我们的分配制度尚不够完善?
王石说:“虽然我认为他确实犯了罪,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尊敬。”
波导集团董事长徐立华也不掩饰他对褚时健的敬意:“真正的企业家是褚时健,那是中国天字号的企业家。中国哪一个企业家超过褚时健的?没有!”
他入狱后,政府为给他治病用,建立了一个账户,里面存有几十万元钱,很快,账户里的钱变成了几百万, 谁存进去的呢?不知道。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郎咸平评论说:“红塔集团的储时健贪污,媒体对他百般同情,凭什么同情他?要不是国家不准民营企业做烟草,能有你储时健的成就?企业做得好,功劳就是自己的,凭什么?国家不是给你待遇和荣誉了吗?”
……
吴晓波这样总结:“褚时健现象”是一面镜子,照得见转型时期的中国商业界在法制观念和价值评判上的模糊、矛盾与迷茫。
这个被定位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争议者”的老者,却远离这一切纷争,亦不对自己做任何评价。
2003年,他对王石说: “改革嘛,都要付出代价。”
好像一切都已经风淡云轻了。
2010年,凤凰台的杨锦麟采访他,说起过去那段身陷囹圄的日子,褚时健不停地喝水,长时间地停顿,……提及他去世多年的女儿时,褚时健又许久许久沉默不语……
杨锦麟追问他:“能不能说句心里话,当初对你的判罚究竟公平不公平?
他只是说:如果今天重新回顾一下,我个人认为,好像有些不应该吧。
到了2015年,面对传记作家周桦,他和夫人马静芬说:“其实想起来,应该要感谢那段经历。没有那段经历,就不会有今天。”
周桦说,他们面容平静坦然。
也许是真的,往事已不再心里掀起波澜。
可先燕云说,面对他的时候,你会觉得什么都是你知道的,下笔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离你很远。
是怎样一步步从深渊中走出的呢?
他从来都不爱倾诉,只有他自己知道。
9
判决之后,褚时健始终没有上诉也没有任何辩驳,见到他的人都惊讶于他面容的平和,但身体是诚实的,他的健康每况愈下。2001年因严重的糖尿病,他数次晕倒。
也就在这同一年,他因狱中表现良好,减刑至17年,之后保外就医,在他的监外执行审批表上写着他的病情是: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2级、陈旧性心肌梗死。
出狱后的褚时健被任新民接到了大营街。
任新民和褚时健识于微时,任新民任大营街大队支书时,曾率大营街建筑队给烟厂整修宿舍时,认真踏实的任新民,由此深得褚时健欣赏和信任。
1986年后,烟厂在玉溪本地扶持一些厂家生产辅料,褚时健把一些机会给了大营街,贫穷的大营街飞速发展,90年代,大营街已号称云南第一村。
外界盛传任新民是褚时健的干儿子,任新民从不做解释,与他而言,这几个字还是太轻,他心里,大营街人心里,他们几代人都受他恩惠至深。
任新民说:以前他在烟厂,要报答他的人太多,他也不需要。他遇到了难处,正是我们表达心意的时候。
他希望褚时健能在大营街颐养天年,这当然也是每一个亲朋好友的心愿。
却不是褚时健的心愿。
对这个一生强悍,一生都在奔波劳碌的男人来说,以劫后余生的姿态,无所事事生活,才是最要命的,他说如果闲下来,“我会病得更重的。”
即使已经75岁了,他说他还是要做点事,否则不甘心。
自然也有不少机会,很多烟厂对他翘首以待,希望能给他们做顾问,开出的价格个个不菲。
可褚时健决心要和过去彻底告别,不愿再和故人旧事有任何交集。
这个农民的儿子素与土地亲厚,几经衡量,他拿出全部家产,又借了差不多1000万元,选择在新平水塘镇的哀牢山上种橙子。
几十年,他历经大起大落,命运兜兜转转,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在吴晓波看来,褚时健走上云雾缭绕、荒凉寂寞的哀牢山,犹如一场自我放逐,他说自上山那日起,褚时健的生命已与哀牢山上的枯木同朽。
当然,
吴晓波错了。
10
这个历经创痛的老人,有着任谁都难以想象的生命力。
走上哀牢山与他绝非自我放逐,而是生命重塑之旅。
多年之后,王石都清晰记得初见褚时健时的情形。
2014年11月4日,著名企业家王石第三次登上哀牢山,拜访褚时健
2003年,他以朝圣般的心情走上哀牢山。找到褚时健时,炎炎烈日下,这个76岁的昔日烟王穿着一个发灰的白色大汗衫,蹲在地上认认真真和一个水管工砍价。
“80块太贵了,60块!”
这让王石颇感震动的一幕,不过是褚时健日常生活的冰山一角。
在果园初建阶段,他和妻子住在临时搭建的公棚里,棚子四处漏风,举眼就是朗月繁星。
上哀牢山前,他对果树一无所知,就买来书店所有关于果树种植的书,常常半夜12点爬起来看书,动辄弄到凌晨三四点,一本本崭新的书被翻到稀烂。
他的一位邻居回忆,和褚时健在同一家养鸡场买鸡粪,别人都是直接拎袋子、过秤、交钱,他不一样,他会倒出鸡粪,凑到脸前看,还放在手掌上捏一捏,估计水分含量,看看有没有掺入过多的锯末。
哀牢山缺水,身体尚未康复的褚时健就背着胰岛素袋子,随时打着点滴,花好几个月时间跋山涉水四处寻找水源。
不胜枚举。
一点一滴都像他从来都那样的,认认真真去做,竭尽全力去做,没有抱怨,没有自叹。
很多个场合,王石都不胜感慨的讲到,那位76岁的倔强老者,指着才一尺多高的小树苗,兴致勃勃的和他谈四五年后橙子挂果时的情形,彼时,哀牢山尚黄土满目。
这位也曾历经风浪的中国顶尖企业家说: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
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几年之后,王石再上哀牢山,看着漫山黄橙橙的果子,想起巴顿将军的话: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看惯太多企业家沉没的吴晓波感叹:他用顽强的人格魅力走出哀牢山了。
他不吝自己的敬意:“一个伟大的人格,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11
当然,更跟上这个时代。
褚橙的销量连年递增:
2006年,1000吨;
2007年,1800吨;
2008年,3000吨;
……
2012年,这个数字有了突破性增长,褚橙也从云南一隅走向万户千家。
这是很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本来生活“网站的创始人喻华峰找到褚时健。
“本来生活”主营优质生鲜果蔬,当时刚刚起步。
别人给喻华峰推荐“褚橙”时,也只是因为:褚橙太好吃了,在昆明很好卖。
可是这个曾经的著名媒体运营人,深知褚时健这个名字意味着怎样的传奇,和怎样的商机。
考虑到北京市场的庞大以及互联网辐射的力量,褚时健的外甥女婿李亚鑫给本来生活提了个要求,要卖可以,但要20吨起订。
20吨,这对彼时成交量极少的本来生活也是一个极大挑战。
喻华峰一语定音:卖!
心里却多少有几分忐忑。
喻华峰为褚橙拟定的宣传语直入人心: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橙)。
甘甜的橙子唤起了很多人心底的记忆,很多初知褚时健名字的年轻人,也从橙子里品出了另一种更绵长的味道:一位70多岁陷入谷底的老人重新创业,80多岁又获成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心激动的了。
那一年,褚橙有了个新名字:励志橙。
那一年,一橙难求。褚橙销售量竟突破万吨大关。
偏远寂寥的哀牢山也顿时成为万众瞩目之地,很多人奔赴那里,很多人都以朝圣般的心态对他。
素喜清净的褚时健却有些无奈:为什么不忘了我?
他对那些络绎不绝的取经者说:哪里有那么难。
哪里有那么难?
如果肯细读这些枯燥的数字:
2月份溃疡病检查,四年生树及果树按15片叶/株的标准,扣除预支生活费10元/株
……
在花芽现蕾时,要用0。2%的磷酸二氢钾+0。15%的硼砂喷花。
在盛花期,根据花量每株补施氮肥70—100g。
第一次胜利落果结束后,要用30—40ppm赤霉素保果;
在70%以上的树开始第二次生理落果时,用50ppm赤霉素保果……
此处略去上千字。
如果还想知道,从900亩荒山秃岭到万亩良田,橙子从口感不好到24:1的黄金甜酸比,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有多少次试验,失败,又蕴含着多少更繁细的数字,多少脚步,汗水,多么次夜不能寐……
哪里有那么难?
是的,也不难。
没有飞跃,没有立地顿悟,没有灵光乍现,只不过是从来都如他所说:
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但我一直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
只不过每一步而勉而行,也每一步,都算数。
哪里有那么难?
在无法用数字表述的背后,有多少次弹尽粮绝,多少次起死回生?
又多少人被大浪淘尽,一去不能回?
他还在,铁骨铮铮的在,时刻都有尊严的在。
也不难。
所有沉浮跌宕,他不过是承受。没有激越,没有抗争。
从不抱怨的沉默的承受,一切雨露,冰霜,并坚忍地把它们转化为孕育新机的力量。
可是,德国那位教育者卢安克说“人最大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征服,而是承受。”
不是吗?
至于他自己, 这个从来不愿意多说话,只愿意多做事的男人只是说:我的人生从来不服输。
12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褚时健一生几经跌宕沉浮,世事苍茫,人心炎凉中,妻子马静芬每一刻都在他身边,苦乐相随。
他走上哀牢山种橙时,这位也有着惊人意志力,已年逾古稀的老太太说:你种多少,我卖多少。
她果然战果非凡,很多人说老太太有着天才般的超强销售能力。
2017,在四川绵阳召开的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上,马静芬对62岁的董明珠说:“别退休,我们一个做农业创新、一个做工业创新,一起把中国产品推向全世界。”
她说,曾经我是褚马氏,现在请叫我马静芬,而更多的人,开始叫这位85岁的老太太:马姑娘。
马姑娘晚年尝到的欣喜远不止是这些。
1991年,先燕云采访褚时健时,准备写他的情感生活,马静芬觉得这太难,她说:我和他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连我都不了解他的情感世界。
现在的马静芬却绝对不会这么说。
2007,马静芬患直肠癌又奇迹般的痊愈后,一向对生活粗线条的褚时健开始变得琐细。
他亲自安排一日三餐,并且总是针对马静芬的病,为她专门准备一碗饭和一份菜。在餐桌上,他关注马静芬的饮食,不该吃什么,吃什么,他都及时提醒马静芬。
这份柔情,她受之坦然。
每每有人问她,“下辈子你还嫁给褚老吗?,老太太总是故意卖个关子:“我偷偷和你们说,你们不要告诉他啊。”
“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嫁给他”。
马静芬常说没有褚时健就没有她,没有她也没有褚时健。
可当有人问马静芬,“褚老爱不爱你”?
马静芬不答爱也不答不爱,只是说:我们看电视一看到恩恩爱爱,说我爱你你爱我,马上就调台了。
很多年里,他们并没有太多温柔相待,但每一个险滩低谷,他们一起战斗,奔跑,一起并肩面对这粗粝世界…。。
始终,她共他举起锄头,共他舞动镰刀,共他挥汗如雨,共他谷满粮仓。共他流离失所,共他中流击水,共他重建家园。共他咬紧牙关,共他风雨度过……
共他,笑逐颜开。
他们不会咏唱对方渐衰的脸上的重重风霜,但他们清晰知道彼此脸上每一道皱纹的来处,知道平静的面容下都隐藏了多少悲欢创痛。
爱字终究是太轻,也无需诉说。
13
不仅是马静芬,家里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珍惜与温情。
他尤其宠爱外孙女圆圆(任书逸),圆圆是女儿褚映群唯一的骨肉,褚映群离世时圆圆才十岁。
褚时健和马静芬狱中的那些年,圆圆就寄养在任新民家,也由此改姓任。高中时,任新民把圆圆送到国外读书。
2008年,任书逸大学毕业后,褚时健把她和丈夫李玉鑫召唤到身边。悉心栽培。也悉心疼惜。
她那张酷似母亲的脸上,有他的思念,他的亏欠。
圆圆过生日,这个眼睛昏花素不多言的老人,一笔笔给她写信,各种叮咛。
她和丈夫有两天不过去吃饭,他就一大早到他们家里,也不说话,只是坐在那等。
重外孙说想起西瓜,他就立即叫上司机,开车50多公里亲自捧回西瓜。
2015年,圆圆的一儿一女,一个才四岁多,一个还不到两周,褚时健送给他们一人一本书。
上面写上:
“墩墩,长大成为一个男子汉。要心胸宽大,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公公祖祖:褚时健。”
“潼潼,祖祖喜欢你。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身体,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褚时健。”
舔犊之情,跃然纸上。
他的儿子褚一斌,在父亲声名正盛时,不愿活在一生父亲荫庇和光环下,执意要到国外闯荡。家庭遭遇巨变的那几年,褚一斌日夜忧心,却不敢回来,几个国家辗转流离。
褚时健在哀牢山辛苦创业时,当然希望有儿子的帮助,在国外已创下一番基业的褚一斌却有些犹豫。
2012年底,褚时健恳求似的对儿子说:我已经老了,也跑不动了,你看怎么办?
千里万里,他还是希望儿子在自己身边。
褚一斌深知一生不曾低头的父亲说出这句话有多么难。
褚一斌脱口说:我明白。
不久登机回国。
褚一斌三个孩子留在了新加坡,褚时健经常给他们打电话,孩子们故意说他一口云南话听不懂,朱总理当年到烟厂时,都乡音未改的褚时健,明知孩子们调皮,却又为他们生生憋出一口生硬的普通话。
……
很多年里,被妻子抱怨多很多次,也被儿女质疑过于硬朗,缺少温度的褚时健,何尝没有深情?
如果没有,褚时健不会说:
“我这一生,好几次遇着要死的坎儿,最后关头,还是对家人的牵挂让我选择了生。
如果没有深情,他不会因一个作者写了自己的情感,就说:“你这么年轻,怎么会懂得我们。从今天起,我们就算是忘年交了。
……
只是彼时,如他自己所说的:我们这一代人,逃不掉的有一种大的责任感。
他心里更大的关怀,肩负那么大的责任,让他把深情给了更多的人,却也的的确确很多次的忽略了家人。
当度尽劫波,苍发暮年,他更体会那种血肉相连亲情里,朴素又笃定的温暖与安慰。也把深沉的温热更多的给予了,和他一起挣扎,生死与共的亲人。
可是,也正是这份浓厚亲情让这位一向从容老人一度有失从容。
14
自2008年,外孙女圆圆(任书逸)和丈夫李玉鑫来到哀牢山后,就负责褚橙销售。李玉鑫认真踏实,又聪明灵活,很得褚时健赏识。
他曾公开对旁人说,等把外孙女和女婿培养的差不多了,就把果园交给他们。
但随着2013年7月褚一斌回国,事情变得微妙起来。
每一个人都尽心竭力,但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却不一样。
这期间理念冲撞,外人从无得知。只是,在记者问起传承问题时,褚时健淡然笑笑:他们各自管理了一块,这是在考他们的试。谁做的好,谁以后就接班。
可是他身边的人都看得出,褚时健脸上很多烦躁与挣扎,常常为一些小事发火。
2015年,两场时间很近的发布会尽显他的无奈和两难。
这年10月,褚一斌召开发布会,宣布和天猫商城的独家合作。短短11天之后,李亚鑫在另一场发布会澄清,褚橙没有和天猫独家合作的计划。
这两场发布会针锋相对,褚时健却皆出席。一生从容的褚时健,面对至亲终于有失了从容。
很多人说,这是褚家的“内斗”,“接班人之争”。,褚家人很快澄清,说是有分歧,但没那么严重。家族里的纠葛,他们从来不愿让外人置喙。
2018年1月17日,褚时健90岁生日那天,这一难题终落尘埃。
褚一斌出任新组建的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时健任董事长。
他撂下了人世间给他的最后一个难题,褚时健说:我老了,很累,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褚时健亲笔签名的褚橙
也许他真的是累了,从此真正安享天年,90岁的他毕竟除了糖尿病,尾椎和腰椎间盘突出也变得严重,要扶着旁人,才能慢慢行走。
也许他只是一时感慨,90岁的他,毕竟还是思路清晰敏锐,腰板还是挺直。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
你看哀牢山上漫山遍野的金黄,与生生不息的葱郁,你看果农们那一张张质朴的笑脸,这已是足够。
一根老骨头,养就万点春意思。
足够。
16
褚时健说,他去世后,墓碑上就写五个字:褚时健,属牛。
想想他跌宕起伏,不曾停歇的一生,这五个字,怎么读来,都有无限的辛酸。
也有,无限的骄傲。
他身上,有一句话几乎被人用滥,可我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话:人是不可以打败的,你可以把一个人消灭,但你就是打不败他。
你就是打不败他。
致敬。褚先生。
来源:净物(ID:cystyle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