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文章

让青春继续,莫让青春染暮气

日期:2015年08月14日 分类:励志文章

从“垮掉的一代”到“杯具的一代”,从“啃老族”到“蚁族”,从“拼爹”到“屌丝”, 80后是拥有最多标签的一代人。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互联网兴起,也因此提供了最多的话题。最近,人民日报刊文《莫让青春染暮气》,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为什么80后的青春会让人感到暮气沉沉?

青春年华,青春励志文章,80后一代,生于80后,莫让青春染暮气

一个观点认为,80后太喜欢怀旧了。才30岁上下的年纪,就开始迷恋充满怀旧情结的电影和音乐,没事儿还喜欢慨叹一下青春已逝年华不再,这些不都是暮气沉沉的标志吗?这样的说法实在有些牵强。怀旧是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寄托,不单单是80后的特色,你看看这些天多少人关注香港维港的那只充气小黄鸭就知道了。当社会发展大于人的心灵适应速度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努力调试,试图寻找到安放心灵的地方。80后加入了怀旧的大潮,无非是让心灵歇歇脚,不应该苛责。

还有观点认为,80后的精神状态过早衰老。这个观点很有迷惑性,但是别忘了,同样是这群人,也被批作是最焦虑的一代人。既然焦虑,就是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仍然很有欲求。这种欲求在与社会的初期对话中更多的表现成一种挫折。由于挫折教育的缺失,80后还没有找到跟社会更有效的相处方式,于是形成了一种沮丧的保护色。

但是,这种保护色并不是80后的青春底色。每一代人的青春里都需要找寻,也都会挫败,只是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不同而已。与前面几代人相比,80后的成本无疑是最高的。他们要更早地面对过高的生活成本,还要面对社会稀缺的资源和机会。曾经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所有人都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突然增开了几个窗口,排在队伍最后的是80后,有的眼疾手快马上抢到新窗口,有的因为小小犹豫就失了大好的机会。所以,80后不可能还像其他人一样面对机会、面对理想、面对未来,他们在雾霾一样的生存压力之下,早早就领悟到:社会不欣赏你的天真浪漫。

在80后找寻与社会更好的相处方式的时候,我们别再说什么暮气沉沉,只做一个路边鼓掌的人就好了。

这里转载人民日报评的青年观的文章《莫让青春染暮气》全文: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不可否认,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有着一言难尽的青春滋味。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

  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更令人担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在这样的处境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好过去的乡愁。

  如果说“叹老”只是情绪的释放和吐槽,那么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原来是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年轻人不应该是敢想敢干吗,不应该是直抒胸臆吗,不应该是敢为风气先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像是从少年直接迈入了中年?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经验”的印象。年轻,成为发展的障碍,年老却成了有利条件。

  对年轻人的不信任遍及了当时所有的社会阶层,人们完全忘记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一股沉沉的暮气,笼罩在当时的社会之上。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这一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

  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青年在时代的召唤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当代青年的父辈和兄长们,已经率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奋斗精神,换来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


返回顶部